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省科协2022年工作回顾
文章字数:5047
  全省基层科协组织不断完善,科创、科普活动有声有色,科技人才荟萃云集,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2022年,安徽省科协办成了一批大事、好事。这一年,安徽省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实施“六项行动”;这一年,省科协组织动员全省科协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这一年,科创安徽落地见效,科普安徽提质增效,科创、科普之花在江淮大地灼灼绽放。
  一年来,省科协工作载誉满满。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对我省实现省级以上园区科协、部属省属高校科协全覆盖工作充分肯定。省政府和中国科协开启全面战略合作。省委、省政府、中国科协领导16次出席省科协会议活动,对省科协特色亮点工作作出批示21次,12期《安徽省科技工作者建议》受到省领导批示批办。科协工作在全国科协系统争先进位。在全国第五个、长三角地区首个设立科学传播专业职称,264名科普人才喜领职称证书。全省注册科技志愿者数、组织数,开展活动数、品牌项目数均居全国第一。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数全国第一,优秀活动数全国第二。获评省级科协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优秀组织单位第二名,全省科普信息员总数全国第二,科普传播量稳居全国第一。入选“‘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城市、试点单位数全国第三。企业科协增量全国第一。
  培根铸魂强化思想引领
  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省科协开展“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喜迎党的二十大·长三角青年科学家红色行”等主题活动。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举办培训班,加强省科技社团党委建设,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省科技界和科协系统走深走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省科协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过去的一年,“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在全省巡展,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等部门发布首批10家安徽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其中4家被认定为全国基地。作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平台,省科协一直面向社会公众讲好科学家爱国创新奋斗故事。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活动、实施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学风传承行动等,建设学风涵养工作室10个,获评“科学也偶像”短视频征集活动最佳组织奖,“科学家精神舞台剧走进中小学”入选中国科协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活动”,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氛围在全社会日益浓厚。
  加强服务汇聚科技人才
  省科协以高质量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己任,为科技人才搭建了学术交流和互相合作的平台。2022年,通过创新联系服务、加大举荐培养力度及拓宽表彰宣传覆盖面等方式,服务科技工作者取得新实效,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创新联系服务方式。建立皖籍院士、在皖院士及团队信息库,支持9位院士创办领办学术团体。蝉联“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优秀组织奖。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省级学会955人次,示范省级学会开展理事直接联系服务会员试点。成立省女科协、省数字经济学会等6家省级学会,扩大女科技工作者、前沿新兴学科领域科技工作者组织覆盖面。会同省委组织部举办“海智计划海聚英才”活动等。
  加大举荐培养力度。2022年,我省1人获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获评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5人入选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培养10名青年才俊。培养创新后备人才,改革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赛制,五项学科竞赛创近年最佳成绩,“英才计划”选拔培养40名优秀中学生,高校科学营活动追踪服务3530名营员,全省2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淮北、宿州、淮南等市科协举荐入选第九届淮海科技奖人才奖1项、项目奖9项。
  拓宽表彰宣传覆盖面。会同省人社厅、团省委表扬17名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省气象学会等16家省级学会设立科技奖项。联合省委宣传部等遴选发布10名2022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全省学习宣传“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818人次,1500家单位参与活动,覆盖科技工作者215万人次。宣传100名企业“创新达人”,遴选10名宣讲代表。开展“江淮科技英才”系列宣传活动,147名优秀科技人才事迹在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在全省上下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踔厉奋发、实干兴邦的浓厚氛围。
   打造样板 建设科创安徽
  2022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重要一年,省科协深入实施“科创安徽”建设行动,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打造“新样板”。
  区域创新服务能力新提升。推进铜陵、芜湖“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举办中国(铜陵)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创新资源配置高峰论坛,“科创中国·铜陵分平台”建成运行;国际汽车新材料大会永久落户芜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与弋江区政府签署新能源经济创新发展战略协议。推进7个“科创安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征集产业、企业需求368项,服务企业161家,“科创安徽”试点工作写入安庆等市政府工作报告,省中医药学会与滁州合作实施科技项目、共建研究机构,省食品科技学会在无为举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成立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9项。
  新兴产业服务能力新提升。承办中国科协院士专家安徽行暨国情考察活动,举办院士论坛、恳谈会、院士与企业代表座谈会、互动沙龙,为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成立省科协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创新联合体,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峰论坛。组建节能环保、人工智能、新材料等10个“科创安徽”科技服务团,开展科技服务104次。智能机器人等5基地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举办第十一届皖台科技论坛暨皖台高校“云交流”活动,组织28名海智专家开展对接活动4场,促成项目签约25项。
  学术引领创新能力新提升。第十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2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成效受省领导批示肯定,25位院士、1200余位长三角地区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攻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现场解决问题28个,签署合作协议、提出决策建议等121项,支持省护理学会等22家省级学会举办分论坛。承办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首次举办“地方刊潮”——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研讨会。引导学会开展“会展赛(商)”一体化学术技术交流。
  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新提升。承办2022年“双创”活动周部委重点活动——“科创中国”新时代创业者说活动,20位专家学者、创业者与企业家深入交流分享。省植物、园艺、化工等学会新建服务站7家,累计支持建设23家省级学会服务站,助力园区产业发展、企业技术进步。举办首届全省创新方法大赛,培训企业技术人员121人,评选省级企业项目奖78项,安徽赛区获评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决赛优秀组织奖、7项企业项目奖。
  提质增效做强科普安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省科协不断努力,通过提升科普组织力、宣传影响力、资源聚合力、示范引领力,在全省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科普组织力新提升。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会同省科技厅研究制定我省新时代科普工作方案。牵头实施科学素质纲要,16个设区市制定市级方案。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实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芜湖科博会十载成果丰硕”“桐城市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建立市直机关科协”入选中国科协系统十年优秀工作案例。
  宣传影响力新提升。升级“科普安徽”平台,搭建两微、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矩阵,科普传播榜挺进全国前十。入选科普中国信息员全国典型代表30名。培养打造76名“科普网红”。全省开展“科学抗疫科普在行动”社会科普活动,“皖美碳巡”、量子科技等专题科普活动,近4000场科普惠民乡村行、智爱妈妈行动、农村少儿爱科学活动直达基层。获评全国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4个、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97个,省科技志愿服务专家团校园巡讲106场次,宣城市科协联合市文明办评选表彰优秀科技志愿者和组织。
  资源聚合力新提升。联合省乡村振兴局等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成立乡村振兴协同创新联合体,建设31家科技小院。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百名专家乡村学堂讲科普等科普品牌活动,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江淮科普大讲堂”、省全科医学会“医康平安”科普大讲堂、省气象学会气象科普知识网络竞赛、省地质学会“世界地球日”等学会科普活动蓬勃开展。
  示范引领力新提升。49家单位被命名为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9个县(市、区)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命名首批8个2021-2025年度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认定500家省级科普示范单位。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加快推进,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协同发展、覆盖城乡。
  全面发力做优科技智库
  智库工作是省科协重要工作之一。2022年,省科协在基地建设、课题调研、站点工作、品牌活动等方面全面发力,持续提高智库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智库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科技智库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持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省地球物理学会新建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基地,加强11家马鞍山市科协等区域基地、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协会等柔性基地建设。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智库联盟。建设17家在皖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获评优秀站点3家,报送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等站点信息60条,协同开展第五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长三角地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状况调查。
  创新智库品牌进一步提升。安徽科技群团智库成果采集项目获中国科协资助,报送《安徽省科技工作者建议》22期,受到省领导批示数提升50%。开展年度决策咨询项目研究25项,择优资助15项。省院士专家联谊会报送《院士专家建议》5期,省科普作家协会承办科普中国智库2022年专题活动。阜阳市科协开展10项重点决策咨询项目,铜陵市科协评选9篇优秀科技工作者建议。
  创新智库成果进一步转化。省政协科协界别资政作用彰显,提案《安徽省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路和对策研究》纳入省政协领导调研督办重点提案,被相关部门办复采纳。学术资源向决策咨询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开展15项课题研究,提交11份决策咨询报告,9份受到省领导批示,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形成决策咨询报告、科技工作者建议12份,省预防医学会《关于乡镇公共卫生人才高质量供给的对策建议》等受到省领导批办。
  党建引领 深化改革创新
  省科协加大改革力度、持续开展党建引领、落实全省“一改两为”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强基固本提升行动,守正创新赋能基层取得新突破。
  党建引领促发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综合评价获“好”等次。实施年度全面严治党、月度党建工作清单制,确保党建、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推进党建强会,落实《省级学会功能型党委工作指引》,引导学会党组织以前置审议学会“三重一大”事项为抓手,落实党对学会工作全面领导,评选10家省级学会“双比双争”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改两为”强作风。落实全省“一改两为”大会精神。“省科协机关接地气年轻干部走基层活动”入选中国科协“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联合省工商联试点“学会+商会”模式,建立为民企办实事八项机制。开展“为民惠企争模范”行动,制定18项任务清单。105人次党员干部开展“战‘疫’进基层”志愿服务。组织慈善一日捐、消费帮扶活动。助力选派帮扶村修建“爱心通道”,捐赠抗疫物资,蝉联省直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好”等次。
  深化改革抓创新。完成机关“三定”方案调整。推进学会改革,示范、特色省级学会建设成效显著,省公路、汽车工程等7家学会开展科技成果评价125项。扩大基层组织覆盖,加强119家省级以上园区科协、43家部属省属高校科协建设,新成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协56家、高新企业科协133家、国有企业科协2家、直属高校科协4家。中国科大科协承办“秒聚青科·强国有我”创新论坛。在滁州市明光市三界镇科协开展“三长”带“三会”工作试点。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省科协将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各级科协组织,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中国科协有力指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凝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奋斗合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断创造科协组织的时代荣光,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媒体实习记者 韩如意)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