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
和谐社区里的“幸福密码”
——肥西县上派镇绿锦社区美丽和谐社区建设纪实
文章字数:3959
    社区开展团团圆圆迎新春活动。

    社区开展“为党旗添彩、为党徽增光”主题党日活动。

    社区组织慰问老人。

    社区开展“做月饼、话团圆”主题活动。

    社区召开小区治理议事协商会。

  初春时节,草长莺飞。行走在肥西县上派镇绿锦社区,楼间绿草茵茵,人们在其间漫步健身;小区长廊和景观亭内,人们围坐其间唠着家常;社区文化广场和便民服务中心里,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正在上演……从道路、楼宇间郁郁葱葱的花草中,从居民热情洋溢的笑脸中,人们体会到了社区和谐的魅力。
  近年来,绿锦社区围绕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有效对接融合,搭建连心桥、画好同心圆,创新推进社区治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社区居民“管”出一个靓丽新社区、“理”好一个和谐新家园。
  坚持党建引领架起党群“连心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一直以来,绿锦社区党总支将党组织深植在基层沃土,持续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绿锦社区花木城联合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2019年成功申报全省“小个专”党建工作示范街(区)。去年以来,社区结合花木城市场所处的地域特点,充分利用辖区资源,构建“1+2+X”模式的党建体系。其中,“1”是指以党建为引领,将市场内党员群众牢牢凝聚在党组织周围。“2”是指“双提升”工作理念,党组织服务企业,助力企业发展,企业回馈社会,助力花木城市场建设。“X”是指开展的各项特色活动,常态化、个性化开展党群活动。疫情期间,党组织一呼百应,市场党员自发配合物业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争先园林还积极捐赠防疫物资,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花木城苗木大户绿森园林出资在童洼水库广场为群众补种了绿植,设置景观小品,美化了社区环境。通过几年的努力,“小个专”党建工作在花木城市场经营管理和各类创建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一个闪耀升起的“小个专”党建红地标。
  同一屋檐下,同是一家人。要画“同心圆”,先要找准“圆心”,这个“圆心”就是成立小区党支部。2022年3月,社区将绿锦家园小区的党员进行优化调整,成立绿锦家园党支部,由分工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由“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小组、‘红色小管家’”搭建而成的组织架构,将党组织的触角向楼栋延伸,有效实现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各方协同、为民服务、文明风尚的“和美”小区建设目标,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党建引领,物业、居民共同参与协商,基本实现了资源在基层整合、服务在基层拓展、问题在基层解决、民心在基层凝聚。
  开展志愿服务一枝一叶总关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直以来,社区注重老年人养老问题,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爱。去年年初,将“呱呱乐”为老服务纳入书记干事创业项目,对志愿服务队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管理。一年来,社区组织志愿者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被褥、义务理发,陪他们聊天娱乐,先后开展志愿服务120余次,在传统节日开展邀请老年人参加“温情腊八万事粥全福虎生旺暖意幸福”腊八节活动、“义写春联送温暖浓浓墨香迎新春”新春送福活动、“迎中秋庆国庆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系列活动、“关爱老人在行动,重阳节义诊进社区”等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健康义诊及健康讲座,让老人在活动中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社区还利用“呱呱乐”为老服务队的示范效应,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运用“妇女之家”平台,作为党群交流阵地,有效解决小区治理中的各类问题。她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方方面面,为群众解决身边事、烦心事,让社区居民频频点赞。社区“三味学堂”项目不断优化创新,对接了“孩子王”“涂来涂去”等专业幼儿教育机构,开设了绘画班、科普讲堂、亲子阅读、国学讲堂等课程,让孩子在周末有了好去处,家长们吃了定心丸。
  建设美丽乡村共享美好新生活
  走进绿锦社区,一路绿树掩映,草木含香,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肺。小区干净整洁,庭院舒适雅致,产业蒸蒸日上,人民幸福安康……整个社区俨然一幅美好的乡村图景。
  为营造更加洁净优美、安全舒适、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不断提升社区的美丽指数,社区党组织立足各自然郢实际,着力打造有颜值、有底蕴的美丽乡村。7户改厕已全部完成,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组织保洁员对自然郢房前屋后进行清理,集中清理枯枝约35车,清理偷到垃圾及废弃渣土约15车,在重点区域安排人员24小时看守,防止偷盗现象发生;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带动更多家庭见贤思齐、向善向美,聚家庭“小美”成乡村“和美”,共同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共享美好新生活。
  人居环境的大变样,让绿锦社区处处看得见美景,弥散着浓浓的乡韵。
  协商议事会议议出社区“大和谐”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从搭建活动平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到化解居民矛盾纠纷、抗击疫情,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事关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事。
  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绿锦社区扎实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协商长效机制,成立了“6+X”模式的协商议事会,把协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效能,逐步形成了“有事好商量,全民呱呱乐”特色品牌。
  为规范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社区先后打造1个党群议事场所、2个户外议事阵地,建立楼栋微信群17个。建立了协商议事会协商规则、协商议事会工作制度及职责,制定规范标准的议事体系,按照有场所、有架构、有配套制度、有规范标识、有具体活动、有协商成效的“六有”原则,因地制宜,打造出议事厅议事、长廊议事、议事亭议事、线上议事等特色平台,结合群众需求,选热门、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的议题开展议事,推进落实协商议事机制,畅通基层民主“最后一公里”。
  “车辆乱停乱放、飞线充电、邻里纠纷、下水道堵塞……一桩桩、一件件,在长廊和亭子下,都能顺顺当当解决。”社区党总支书记范桂菊说,“把它设在居民纳凉休闲的地方,就是方便大家沟通交流。居民遇到个人困难、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以及小区环境卫生、道路建设等问题,都可以到这里一吐为快……”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绿锦社区积极打造协商议事兴趣共同体、情感共同体、自治共同体,为居民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形成治理结构顺畅、群众有效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使社区里的氛围越来越和谐。
  突出议事会成员“驻家”议事。依托协商议事平台,议事会成员走村串户,积极到现场参与协商议事工作,他们听实话、摸实情、出实招,帮助解决了一批涉及民生福祉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探索出符合社区实际的四步协商法。
  社区党总支书记范桂菊在进行环保大排查中发现童洼自然郢两户居民生活用水流向童洼水库,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将管道进行改道流入三级沉淀池内进行沉淀过滤后排至农田。改道需要从群众家门口及农田经过,不仅破坏群众门前道路,导致居民出行不便,还需要将部分农田上的树苗进行移植,给居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群众对此存有抵触情绪。社区通过四步协商法逐步开展工作,一是重点走访现场协商。范书记带领议事会成员分别走访涉及管道改造的两户居民,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并上报议事会审议;二是群策群力合力协商,经协商议事会审议后召开专题议事会议,对于群众提出改道将破坏路面及移苗问题,会上拟定了初步方案;三是代表意见助推协商,就前期协商存在的矛盾,将政协委员召集到一起,认真研究,最终达成共识,赢得群众的支持理解;四是实地查看科学协商,经过实地查看,听取专业意见,确定管道改道合理位置。经过几轮协商后,难题得以解决。居民生活用水直排童洼水库协商案例成功入选肥西县首届十佳案例评选,并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四步协商法得到了在场的市县评委的一致肯定。
  汇聚多方力量“建家”议事。依托议事厅、议事长廊及议事亭,小区邻里围桌而坐,聊聊天、唠唠家常,将矛盾化解在现场。截至目前,社区依托议事平台就地解决问题20余件,让烦心事、揪心事通过“协商”变成暖心事、幸福事。
  “三位一体”多元议事。社区实行党员、居民、物业公司“三位一体”协商议事模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多元主体同台唱戏,推动协商工作向“基层延伸”,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通过“三位一体”协商议事,绿锦家园小区存在多年的治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如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入口处加盖雨棚,新增10余处充电桩,处置僵尸车80余辆,集中安装晾衣杆120余个,调解居民各类矛盾纠纷10余件,真正让疑难杂症“见根底”,利用协商议事的“良方”解决居民心中治理的“顽疾”,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微小互动”线上议事。社区依托微信群,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对基层治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线上协商;推行网络微观摩、微点评,探索线上与线下同步协商议事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实现与公众良性互动,打造开放、透明、智慧式小区。
  “面对面”畅心议事。社区通过直接面对面方式,广纳群策、广聚共识,让每个居民都能有表达意愿的平台;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协商方式先后解决了地面新增停车位、志愿者服务广场补种绿植、楼道卫生死角、三期房屋维修等一系列难题。
  一个长廊,一座景观亭,解决小区数不清的难题。在小区网格党支部的引领下,“露天议事厅”议消了民怨,议拢了民心,议出了社区的大和谐。去年社区接待了包头市政协代表团来合肥学习考察“围绕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思路、做法”和肥西县社区协商议事厅建设工作会现场会,受到一致好评。
  绿锦社区,一个和谐美丽的社区,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见证了绿锦社区治理的温度与情怀。在通往更加幸福的大道上,绿锦社区探索的脚步却从未停歇,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建设中不断向远方延伸…… (唐菁)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