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青山绿水间的乡愁
文章字数:1167
重庆·付令
记忆中老家的山是高高的,山顶东西两翼间有一个不知名的深槽,是春秋游和野炊的好去处。未曾想过,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精彩的历史,每一段路都有动人的故事。不觉已近三十年未曾再次登上。
今年春节,我开车从合肥返乡,决定再登一次山。岁月匆匆,今非昔比,槽谷的水口村也成了清明社区的一部分。从西坡出发,一条向山坡小半腰延伸的公路被命名为三溪三支路。平整的水泥路面蜿蜒盘旋在这翠竹悠悠、清风徐来的青山绿水之间。5分钟后,来到了夹马槽,穿过这百米长的一线天,下坡进入了山顶东西两面屏障间的槽谷。手机地图和老乡告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拖木槽。
拖木槽也叫拖木铺,是成渝古道上的一处递铺、幺店子。全长1080里的成渝驿道,10里1铺,15里1团防,60里1驿站。拖木铺位于白市驿和来凤驿两大名驿之间。资料显示,我们少时不以为然的登山小路居然就是成渝古道“东大路”保存最完整的一段。盆地丘区的古道已经压到老成渝公路的路基下面。而缙云山山势陡峭,成渝铁路和成渝公路都绕道而行,古道得以幸存。
在两个老人的指引下,穿过高大挺拔的楠竹林,又涉过茂密的灌木箬竹林,登上东边山间的一处豁口,视野豁然开朗。山下,走马镇和双福新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三角柱界碑各面分书璧山、九龙坡、江津。这便是著名的老关口。十余个九龙坡方向来的游客在此拍照留念。一条规整的健身石板步道向山下走马镇方向延伸。数十米开外“巴县西界”“险设天成”两块石碑,字体雄浑苍劲,见证了千年古道的络绎与繁荣。石壁上深洞,是当年搭建房檩,架设茶铺、客栈的遗痕。客商在此打尖住店,饮茶歇脚。顺势下山,沿途清冽的甘泉为旅人解渴祛乏,十分钟路程就可看到驿路上的德政、廉洁、捐赠三道碑。
重庆第一关绝非浪得虚名。清代大儒赵熙在此写下:“山程若付丹青手,绝好悬崖斧劈皴”。在1911年保路运动中,同盟会占据老关口,牵制清军;在1917年护法运动中,爱国将领何海清在此与袁世凯的部队展开激战。但老人口中的雄伟的“老城门”自然只存于记忆中。
拖木槽,公路已四通八达。山垭处,一条新修的水泥路通往江津双福新区冒水洞景区,沿路古树参天、绿树成荫,行驶其间,这条路古树参天、绿树成荫,行驶其间,温如春熙,五分钟即可抵达山脚的冒水洞环湖路。高速公路让人们不再绕行缙云山。
在从拖木槽返回城区的路上,当年的机耕道早已变为了水泥路。城乡统筹,已经分不清哪里是城哪里是乡,哪怕是在这与山下平地有200米高差的地方。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拖木槽环境优美,四季芳草萋萋、繁花盛开,竹林间的农家小院整洁卫生,人们安居乐业。但古老的驿路,岁月打磨的凹槽,总让人感念。在每年春天,这里“竹外桃花三两枝”,驿路上“千树万树梨花开”。古道苔痕阶绿,却又为此抹上一层凄清色泽,路上已没了赶考人,没了邮差、轿夫和官兵,细细聆听,马铃声声回荡在山谷中。我知道,这是一个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
记忆中老家的山是高高的,山顶东西两翼间有一个不知名的深槽,是春秋游和野炊的好去处。未曾想过,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精彩的历史,每一段路都有动人的故事。不觉已近三十年未曾再次登上。
今年春节,我开车从合肥返乡,决定再登一次山。岁月匆匆,今非昔比,槽谷的水口村也成了清明社区的一部分。从西坡出发,一条向山坡小半腰延伸的公路被命名为三溪三支路。平整的水泥路面蜿蜒盘旋在这翠竹悠悠、清风徐来的青山绿水之间。5分钟后,来到了夹马槽,穿过这百米长的一线天,下坡进入了山顶东西两面屏障间的槽谷。手机地图和老乡告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拖木槽。
拖木槽也叫拖木铺,是成渝古道上的一处递铺、幺店子。全长1080里的成渝驿道,10里1铺,15里1团防,60里1驿站。拖木铺位于白市驿和来凤驿两大名驿之间。资料显示,我们少时不以为然的登山小路居然就是成渝古道“东大路”保存最完整的一段。盆地丘区的古道已经压到老成渝公路的路基下面。而缙云山山势陡峭,成渝铁路和成渝公路都绕道而行,古道得以幸存。
在两个老人的指引下,穿过高大挺拔的楠竹林,又涉过茂密的灌木箬竹林,登上东边山间的一处豁口,视野豁然开朗。山下,走马镇和双福新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三角柱界碑各面分书璧山、九龙坡、江津。这便是著名的老关口。十余个九龙坡方向来的游客在此拍照留念。一条规整的健身石板步道向山下走马镇方向延伸。数十米开外“巴县西界”“险设天成”两块石碑,字体雄浑苍劲,见证了千年古道的络绎与繁荣。石壁上深洞,是当年搭建房檩,架设茶铺、客栈的遗痕。客商在此打尖住店,饮茶歇脚。顺势下山,沿途清冽的甘泉为旅人解渴祛乏,十分钟路程就可看到驿路上的德政、廉洁、捐赠三道碑。
重庆第一关绝非浪得虚名。清代大儒赵熙在此写下:“山程若付丹青手,绝好悬崖斧劈皴”。在1911年保路运动中,同盟会占据老关口,牵制清军;在1917年护法运动中,爱国将领何海清在此与袁世凯的部队展开激战。但老人口中的雄伟的“老城门”自然只存于记忆中。
拖木槽,公路已四通八达。山垭处,一条新修的水泥路通往江津双福新区冒水洞景区,沿路古树参天、绿树成荫,行驶其间,这条路古树参天、绿树成荫,行驶其间,温如春熙,五分钟即可抵达山脚的冒水洞环湖路。高速公路让人们不再绕行缙云山。
在从拖木槽返回城区的路上,当年的机耕道早已变为了水泥路。城乡统筹,已经分不清哪里是城哪里是乡,哪怕是在这与山下平地有200米高差的地方。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拖木槽环境优美,四季芳草萋萋、繁花盛开,竹林间的农家小院整洁卫生,人们安居乐业。但古老的驿路,岁月打磨的凹槽,总让人感念。在每年春天,这里“竹外桃花三两枝”,驿路上“千树万树梨花开”。古道苔痕阶绿,却又为此抹上一层凄清色泽,路上已没了赶考人,没了邮差、轿夫和官兵,细细聆听,马铃声声回荡在山谷中。我知道,这是一个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