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加快生态建设 共建美好家园
文章字数:1376
早春细雨贵如油,滋润着皖南大地的一草一木。2月13日,记者来到宣城市旌德县华川村,远处有云雾缭绕的绿水青山,近处则是炊烟袅袅的江南人家。“守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片‘绿色财产’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多亏县里对村子林长制改革的支持以及村民们的全力守护,才能取得现在的丰硕成果。”华川村原村委会主任周云长向记者说道。
优化升级
争当林长制改革先锋
华川村1964年根据上级有关林业政策和会议精神,制定了村林业生产和管护制度,将人口、山场、土地、大牲畜分配给村民,初步构建了林长制管理雏形。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聚得起金山银山,如今,绿色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质量强国的“高频词”和“关键词”,为此,旌德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在县级层面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坚持“五力”齐发,推动“五绿”并进,努力实现“林长制林长治,不砍树能致富”。目前,旌德县实现26个县直单位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全面参与林长制工作,15个县直单位直接协助县级林长开展工作,形成了林长牵头负责、部门协同配合的"大合唱"格局。全县林地面积由65250公顷增加到65617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由400万立方米增加到5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65.1%提高到69.2%,林木绿化率由69.3%提高到73.1%。用好、用足珍贵的绿色资源,旌德县实现了由“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牢固树立“林区即景区”理念,立足生态优势,全力打造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路西空中茶园、旌歙古道等旅游景点,并依托林下经济基地,做强第一产业,赋能第三产业。
服务百姓
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在走好“绿色富路”的同时,旌德县也不忘加快实施美丽家园建设,只有环境变得更美,百姓日子才能过得更好。距离华川村不远的三山村,是县域内有名的艺术乡村,驱车50分钟来到村里,干净平坦的柏油马路为美丽乡村增色不少,“如今这路不仅修好了,还修美了,咱们老百姓出行方便了不说,这宽敞的大马路也成了装饰村子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三山村村民向记者说道。有了这条“四好农村路”,来三山村旅游、骑行的游客不在少数,去年三山村全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促进农户增收20余万元。
“想富路,先修路”。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旌德县共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扩面延伸工程)382个,共672公里,投入资金3.1亿元。至2021年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967公里,其中县道189.7公里,乡道355.3公里,村道422公里,全县530个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全县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环境得到显著提升。2019年,该县全面完成城乡新能源公交一体化改造工程,全县10个镇、68个建制村(社区)公交通车率达100%,实现公交车全覆盖。旌德县以“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全过程,依托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美丽公路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力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旌德县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旌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获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确定为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和安徽省“林长制国元护林保”示范区。下一步,旌德县将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理念,上下齐心,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写好“绿色文章”,助推乡村振兴,把旌德县打造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优化升级
争当林长制改革先锋
华川村1964年根据上级有关林业政策和会议精神,制定了村林业生产和管护制度,将人口、山场、土地、大牲畜分配给村民,初步构建了林长制管理雏形。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聚得起金山银山,如今,绿色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质量强国的“高频词”和“关键词”,为此,旌德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在县级层面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坚持“五力”齐发,推动“五绿”并进,努力实现“林长制林长治,不砍树能致富”。目前,旌德县实现26个县直单位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全面参与林长制工作,15个县直单位直接协助县级林长开展工作,形成了林长牵头负责、部门协同配合的"大合唱"格局。全县林地面积由65250公顷增加到65617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由400万立方米增加到50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65.1%提高到69.2%,林木绿化率由69.3%提高到73.1%。用好、用足珍贵的绿色资源,旌德县实现了由“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牢固树立“林区即景区”理念,立足生态优势,全力打造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路西空中茶园、旌歙古道等旅游景点,并依托林下经济基地,做强第一产业,赋能第三产业。
服务百姓
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在走好“绿色富路”的同时,旌德县也不忘加快实施美丽家园建设,只有环境变得更美,百姓日子才能过得更好。距离华川村不远的三山村,是县域内有名的艺术乡村,驱车50分钟来到村里,干净平坦的柏油马路为美丽乡村增色不少,“如今这路不仅修好了,还修美了,咱们老百姓出行方便了不说,这宽敞的大马路也成了装饰村子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三山村村民向记者说道。有了这条“四好农村路”,来三山村旅游、骑行的游客不在少数,去年三山村全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促进农户增收20余万元。
“想富路,先修路”。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旌德县共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扩面延伸工程)382个,共672公里,投入资金3.1亿元。至2021年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967公里,其中县道189.7公里,乡道355.3公里,村道422公里,全县530个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全县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环境得到显著提升。2019年,该县全面完成城乡新能源公交一体化改造工程,全县10个镇、68个建制村(社区)公交通车率达100%,实现公交车全覆盖。旌德县以“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全过程,依托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美丽公路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力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旌德县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旌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获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确定为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和安徽省“林长制国元护林保”示范区。下一步,旌德县将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理念,上下齐心,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写好“绿色文章”,助推乡村振兴,把旌德县打造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