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黄山样板”
文章字数:1326
  二月江南,烟雨蒙蒙。2月12日,乘着料峭春风,记者走进黄山市黄山风景区,古人书里写到的“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决胜出!”如今尽收眼底,眼前高不见顶的山脉不似开阔的风景画一览无余,而是如同一幅悠久古老的诗意画卷,在一步步攀登中一点一点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登山者在倍感震撼之余也多了份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之情。
   护美景贯彻生态发展理念
  作为安徽省著名的旅游胜地,黄山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十佳绿色旅游目的地,也是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于一身的景区,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景区规划面积160.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8.29%,拥有野生植物2385种、野生动物380余种,有“华东野生动植物宝库”和“人类生态第一山”之美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为切实加强遗产资源和生态保护,多年来,黄山风景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名录遗产地典范、旅游目的地”标杆目标,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聚焦遗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全力推进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探索形成了“名松专人守护”“景点封闭轮休”“全山室外禁烟”“高山防火水网”“梦笔生花”生态修复等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保护创举,有力维护了黄山生态资源安全和旅游环境优良,走出了一条黄山特色的山岳旅游景区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了生态文明的“黄山样板”和美丽中国“黄山名片”。
   守青山营造生态优良景区
  “迎客松不仅闻名黄山,更是代表安徽省的一张靓丽名片,守护它,是一份荣誉,我感到十分骄傲与自豪。”在6平方米的迎客松保护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黄山风景区第19任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寒来暑往,胡晓春默默坚守在岗位上已有12余年,期间参加景区各类救援行动上百余起,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游客一致好评。
  黄山风景区拥有丰富的古树名木,包括迎客松在内,景区建档管护的古树名木共137株(其中列入遗产名录的54株)。从1981年开始,景区创立“迎客松专人24小时守护”措施,“守松人”岗位至今已是第19任。2013年起,黑虎松也纳入专人守护。
  此外,黄山是典型山岳型景区,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地势险峻,海拔高差达1400多米,森林防火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多年来,该景区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备战,创立实行“三全防火”(全山、全员、全年)管理制度,构建了黄山特色的高山景区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在森林生态管护和自然资源监测方面,景区也制定实施《林长制改革实施方案》、《黄山风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018-2030年)》等相关制度条例,创新举措,科学保护,不断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近年来,黄山风景区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频频亮相国际舞台。“黄山经验”和“黄山模式”不断走向世界,下一步,黄山风景区将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为保护好黄山“国之瑰宝”,加快打造“名录遗产地典范、旅游目的地标杆”,构建生态文明的“黄山样板”和美丽中国“黄山名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