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我省优化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
文章字数:937
本报讯(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黄文静)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金融服务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质效、提振市场信心,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金融助力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稳增长促发展强信心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据了解,《若干措施》共提出10方面具体措施:畅通政银企对接合作机制,提出健全融资助企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建立民营制造业、中小微服务业企业融资“白名单”等举措;落实国家资金激励政策,为金融机构发放相关领域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优惠资金支持;强化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制度保障,对银行盲目“一刀切”抽贷断贷压贷行为坚决纠正并严肃问责;加大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提升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力度,设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引导资金,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推广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新模式等;降低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督促银行机构合理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促进产业链上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推动省属企业与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专区”对接等;发挥担保保险增信保障作用,提升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能力,2023年新增新型政银担放款1200亿元以上,推动保证保险、财产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各类保险发展;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升级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行动,加快“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上市进程;优化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开展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劳动竞赛、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等各类对接活动,全力营造良好金融营商环境。
《若干措施》对现有各项金融服务工作措施进行了巩固完善,并针对信息不对称、抵质押物不足等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核心堵点,提出成立“省直部门+商业银行”“1+1”专项金融服务团,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展“平台+数据+金融”模式创新等举措,提升金融服务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运用数字化赋能,实现政策的智能匹配及兑现情况的数字化跟踪,确保履约践诺,真正让政策既接地气、又落得下去。
下一步,省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将对《若干措施》中重点任务进行清单化闭环管理,通过多部门协作,切实帮助我省广大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增强发展信心、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若干措施》共提出10方面具体措施:畅通政银企对接合作机制,提出健全融资助企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建立民营制造业、中小微服务业企业融资“白名单”等举措;落实国家资金激励政策,为金融机构发放相关领域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优惠资金支持;强化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制度保障,对银行盲目“一刀切”抽贷断贷压贷行为坚决纠正并严肃问责;加大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提升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力度,设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引导资金,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推广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新模式等;降低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督促银行机构合理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促进产业链上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推动省属企业与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专区”对接等;发挥担保保险增信保障作用,提升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能力,2023年新增新型政银担放款1200亿元以上,推动保证保险、财产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各类保险发展;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升级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行动,加快“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上市进程;优化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开展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劳动竞赛、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等各类对接活动,全力营造良好金融营商环境。
《若干措施》对现有各项金融服务工作措施进行了巩固完善,并针对信息不对称、抵质押物不足等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核心堵点,提出成立“省直部门+商业银行”“1+1”专项金融服务团,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展“平台+数据+金融”模式创新等举措,提升金融服务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运用数字化赋能,实现政策的智能匹配及兑现情况的数字化跟踪,确保履约践诺,真正让政策既接地气、又落得下去。
下一步,省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将对《若干措施》中重点任务进行清单化闭环管理,通过多部门协作,切实帮助我省广大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增强发展信心、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