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五字方针”控药残
文章字数:828
日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制定了《豇豆减药控残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聚焦生产环节,提高豇豆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全面推广豇豆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围绕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和使用频次,《指导意见》提出,“测、防、替、统、管”五字方针。
“测”:即加强病虫发生、抗药性及农药质量监测检测。掌握豇豆病虫发生规律和抗药性变化动态,避免盲目选药用药,指导生产者在关键时期选用对路药剂,淘汰低效老旧和残留风险高的化学农药,重点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风险化学农药。
“防”:即重在预防、抓早治小、压低基数。强化生态控制、田园清洁、健康栽培等预防措施,建立良好的豇豆田间生态系统。注重田内田外防控结合,突出前期预防、源头控制、压低基数,减轻采收期用药压力。
“替”:即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非药剂措施替代药剂措施。大力推广绿僵菌、苏云金杆菌、植物源农药、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技术。集成应用防虫网、诱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理化诱控技术,强化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减少对化学农药依赖。
“统”:即统一组织生产、统一病虫害防治。通过优化豇豆种植布局,引导豇豆区域化、规模化、合作化种植。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替代分散防治,实施统一开方、统一供药、统一作业,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
“管”:即加强农药经营环节监管、加强田间用药管理。加强农药经营门店管理,全面推行豇豆产区农药实名购买、溯源追溯,严查销售和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严格落实田间农药使用品种、时间、用量档案记录,建立产地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加强采收期用药巡查,督促生产者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充分整合涉农资金,对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生产主体实行技术补贴,重点补贴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统防统治作业。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资金,支持豇豆主产区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推行豇豆病虫害统防统治。 (南农)
围绕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和使用频次,《指导意见》提出,“测、防、替、统、管”五字方针。
“测”:即加强病虫发生、抗药性及农药质量监测检测。掌握豇豆病虫发生规律和抗药性变化动态,避免盲目选药用药,指导生产者在关键时期选用对路药剂,淘汰低效老旧和残留风险高的化学农药,重点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风险化学农药。
“防”:即重在预防、抓早治小、压低基数。强化生态控制、田园清洁、健康栽培等预防措施,建立良好的豇豆田间生态系统。注重田内田外防控结合,突出前期预防、源头控制、压低基数,减轻采收期用药压力。
“替”:即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非药剂措施替代药剂措施。大力推广绿僵菌、苏云金杆菌、植物源农药、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技术。集成应用防虫网、诱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理化诱控技术,强化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减少对化学农药依赖。
“统”:即统一组织生产、统一病虫害防治。通过优化豇豆种植布局,引导豇豆区域化、规模化、合作化种植。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替代分散防治,实施统一开方、统一供药、统一作业,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
“管”:即加强农药经营环节监管、加强田间用药管理。加强农药经营门店管理,全面推行豇豆产区农药实名购买、溯源追溯,严查销售和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严格落实田间农药使用品种、时间、用量档案记录,建立产地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加强采收期用药巡查,督促生产者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充分整合涉农资金,对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生产主体实行技术补贴,重点补贴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统防统治作业。通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资金,支持豇豆主产区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推行豇豆病虫害统防统治。 (南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