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基于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县级医院改革发展探讨
文章字数:3129
摘要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升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成为了目前县级医院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自2021年5月起,安徽省立医院正式托管涡阳县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从推进先进医疗技术的输入和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培养两方面工作对涡阳县人民医院进行全方位帮扶。经过近几年不同形式的帮扶,涡阳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两年时间填补医教研空白5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4项,规范建设三新项目48项。关键词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发展
1.背景介绍
涡阳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研、预防、康复、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涡阳县17家乡镇卫生院医共体牵头医院,也是安徽省立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医联体成员医院。2021年5月挂牌安徽省立医院涡阳分院。2022年1月通过安徽省三级医院执业登记。医院编制床位800张,开放床位1109张,现有在职职工154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22人,高级职称149人,中级职称428人。配备有医科达直线加速器、美国GE64排CT、美国GE1.5T核磁共振、美国GE四维彩超、美国GE血管造影机(DSA)等万元以设备1080台件。医院现有骨科、妇产科、脑外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心内科7个西医类市级重点专科和中医肿瘤科、中医肝病门诊2个中医类市级重点专科。
安徽省立医院是安徽省内规模最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疗水平享誉国内外。安徽省立医院全面托管涡阳县人民医院,对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水平、解决涡阳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和提高涡阳县人民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都具有积极意义,涡阳县人民医院依托安徽省立医院先进诊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创立可推广、可复制的医改典范。
2.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办法
2.1人员支撑
近几年,涡阳县人民医院以不同形式选出医院管理、医务护理、院感质控、外科、内科、妇科、产科、急诊急救等20多个专业、100多人次到安徽省立医院进修深造,大大地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安徽省立医院结合县医院实际情况每年选派不同学科专家组成医疗帮扶队对涡阳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不等的实地帮扶,根据县医院实际需要每周选派不同领域的专家到县医院进行常态化坐诊,全方位、多维度为县医院提供人才支撑。
2.2目标设定
鼓舞士气凝心聚力,持续推进县医院改革发展,进行重点学科的建设,打造涡阳县县域医疗中心。为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医院,向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方向努力打下坚实基础。
2.3加强文化建设树立医院品牌
近年来,涡阳县人民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为目标,以医院院旗、院徽、院歌、院史为精神指引,利用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知识竞赛、廉政教育与党史学习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强化医院传统教育和素养培训,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将办院宗旨、服务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外化于形,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激发广大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内化于心,逐步形成广大职工的思想意识,落实于医疗服务的自觉行动之中。
2.4先进医疗技术的输入
安徽省立医院选派放疗科、妇科、产科、病理科、普外科、麻醉科等多个领域派驻长期专家,重点帮扶学科建设,加强亚专业发展,对标二甲医院适宜技术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持续建设打造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创伤中心,适时申请省、市级重点专科。根据科室实际需求,委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普外科、肾内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等专业专家以中短期不同形式到县医院进行实地帮扶。
2.5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培养
县医院先后选派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儿科、妇科、产科、急诊急救科、骨科、疼痛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放疗科、检验科、营养科等20多个专业100多名医务人员至安徽省立医院进修学习;先后派出院办室、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质控中心、财务部等科室工作人员30多人次至安徽省立医院短期培训。
3.改革发展取得的实效
3.1医院运行良性发展
经过帮扶合作,县医院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例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药占比与住院检查均有所下降。名医下沉、精准帮扶,带来的不仅是高超的医疗技术,还有上级医院医务人员严谨的工作的态度和向上的钻研精神,使涡阳县人民医院在专科特色、人才培养、技术能力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涡阳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快实现人民群众不出家门就解决看病难问题,切切实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2医疗技术与医疗服务能力的改善
近年来,涡阳县人民医院医教研全面发展,共填补县医院科研空白5项。2022年11月,医院泌尿外科项目《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省/县/乡医联体前列腺癌个体化精准诊疗智慧系统》通过省级重点项目验收;2022年12月,医院疼痛科《鞘内镇痛系统植入术在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应用》、泌尿外科《基于Needle-perc(针状肾镜)体系的复杂性肾结石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研究》2个项目通过市级科研项目验收;2021年11月,医院神经外科《术中B超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清除术》、普外科《双管(自主设计)引流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2个项通过市级科研项目验收。
两年多,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8项。重症医学科开展人工肝在肝功能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等2项技术;泌尿外科开展基于腹腔镜技术的肾癌微创手术等3项技术;骨科开展肩关节损伤疾病的关节镜治疗1项技术;消化内科规范内痔内镜下微创治疗等2项工作;麻醉科开展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等2项技术;放疗科开展新技术食管癌调强放疗1项;神经外科开展新技术急性缺血脑卒中-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1项;甲乳外科开展真空辅助乳腺肿物旋切活检手术等新技术2项;呼吸内科开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监测等新技术2项;耳鼻喉科开展电刀联合双极电凝行扁桃体切除术等新技术2项;神经内科开展全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等新技术2项;肿瘤内科开展全植入性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等新技术2项;介入导管室开展新技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1项;产科规范开展产后及盆底功能康复诊疗;超声科开展超声引导下浅表器官肿块细针及组织学穿活检等新技术5项;疼痛科开展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等新技术3项;呼吸科提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监测能力;心血管内科开展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新技术等3项;妇科开展显微外科输卵管吻合术等新技术4项;肾内科开展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等新技术4项;内分泌科开展新项目足部数字震动阈值感觉检查仪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等4项。
4.探讨
通过上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有利于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各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力保障。医疗专家的派驻应根据当地的疾病谱、人员设备的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县医院产妇分娩量大、儿科患者多、心血管意外和消化道疾病常见,针对这些情况医院重点对妇产科、儿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镜等专业进行帮扶,起到较好的效果。在医疗帮扶过程中,可通过专家坐诊、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多学科诊疗等多种形式,并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会诊和网络教学等对学科短板起到有益的补充。
“输血”与“造血”并重。激发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内生动力与自身造血,是帮扶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培养本土人才,以强健根系,帮助县级医院自主发展,组建自身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团队。单靠输入是不够的,只有医院内部职工有积极向上、发展向前的迫切性和主动性,通过外出学习进行自身造血,才能为医院发展带来原生动力。帮扶专家的输入与内部原生动力相融合,才能真正将理念更新、管理高效、技术传承,增加吸引力、盘活凝聚力,学科发展有突破,整体实力获提升,从而持续改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涡阳县人民医院 张永强)
1.背景介绍
涡阳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研、预防、康复、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涡阳县17家乡镇卫生院医共体牵头医院,也是安徽省立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医联体成员医院。2021年5月挂牌安徽省立医院涡阳分院。2022年1月通过安徽省三级医院执业登记。医院编制床位800张,开放床位1109张,现有在职职工154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22人,高级职称149人,中级职称428人。配备有医科达直线加速器、美国GE64排CT、美国GE1.5T核磁共振、美国GE四维彩超、美国GE血管造影机(DSA)等万元以设备1080台件。医院现有骨科、妇产科、脑外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心内科7个西医类市级重点专科和中医肿瘤科、中医肝病门诊2个中医类市级重点专科。
安徽省立医院是安徽省内规模最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疗水平享誉国内外。安徽省立医院全面托管涡阳县人民医院,对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水平、解决涡阳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和提高涡阳县人民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都具有积极意义,涡阳县人民医院依托安徽省立医院先进诊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创立可推广、可复制的医改典范。
2.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办法
2.1人员支撑
近几年,涡阳县人民医院以不同形式选出医院管理、医务护理、院感质控、外科、内科、妇科、产科、急诊急救等20多个专业、100多人次到安徽省立医院进修深造,大大地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安徽省立医院结合县医院实际情况每年选派不同学科专家组成医疗帮扶队对涡阳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不等的实地帮扶,根据县医院实际需要每周选派不同领域的专家到县医院进行常态化坐诊,全方位、多维度为县医院提供人才支撑。
2.2目标设定
鼓舞士气凝心聚力,持续推进县医院改革发展,进行重点学科的建设,打造涡阳县县域医疗中心。为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医院,向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方向努力打下坚实基础。
2.3加强文化建设树立医院品牌
近年来,涡阳县人民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为目标,以医院院旗、院徽、院歌、院史为精神指引,利用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知识竞赛、廉政教育与党史学习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强化医院传统教育和素养培训,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将办院宗旨、服务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外化于形,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激发广大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内化于心,逐步形成广大职工的思想意识,落实于医疗服务的自觉行动之中。
2.4先进医疗技术的输入
安徽省立医院选派放疗科、妇科、产科、病理科、普外科、麻醉科等多个领域派驻长期专家,重点帮扶学科建设,加强亚专业发展,对标二甲医院适宜技术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持续建设打造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创伤中心,适时申请省、市级重点专科。根据科室实际需求,委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心内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普外科、肾内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等专业专家以中短期不同形式到县医院进行实地帮扶。
2.5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培养
县医院先后选派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儿科、妇科、产科、急诊急救科、骨科、疼痛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放疗科、检验科、营养科等20多个专业100多名医务人员至安徽省立医院进修学习;先后派出院办室、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质控中心、财务部等科室工作人员30多人次至安徽省立医院短期培训。
3.改革发展取得的实效
3.1医院运行良性发展
经过帮扶合作,县医院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例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药占比与住院检查均有所下降。名医下沉、精准帮扶,带来的不仅是高超的医疗技术,还有上级医院医务人员严谨的工作的态度和向上的钻研精神,使涡阳县人民医院在专科特色、人才培养、技术能力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涡阳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快实现人民群众不出家门就解决看病难问题,切切实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2医疗技术与医疗服务能力的改善
近年来,涡阳县人民医院医教研全面发展,共填补县医院科研空白5项。2022年11月,医院泌尿外科项目《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省/县/乡医联体前列腺癌个体化精准诊疗智慧系统》通过省级重点项目验收;2022年12月,医院疼痛科《鞘内镇痛系统植入术在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应用》、泌尿外科《基于Needle-perc(针状肾镜)体系的复杂性肾结石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研究》2个项目通过市级科研项目验收;2021年11月,医院神经外科《术中B超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清除术》、普外科《双管(自主设计)引流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2个项通过市级科研项目验收。
两年多,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8项。重症医学科开展人工肝在肝功能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等2项技术;泌尿外科开展基于腹腔镜技术的肾癌微创手术等3项技术;骨科开展肩关节损伤疾病的关节镜治疗1项技术;消化内科规范内痔内镜下微创治疗等2项工作;麻醉科开展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等2项技术;放疗科开展新技术食管癌调强放疗1项;神经外科开展新技术急性缺血脑卒中-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1项;甲乳外科开展真空辅助乳腺肿物旋切活检手术等新技术2项;呼吸内科开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监测等新技术2项;耳鼻喉科开展电刀联合双极电凝行扁桃体切除术等新技术2项;神经内科开展全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等新技术2项;肿瘤内科开展全植入性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等新技术2项;介入导管室开展新技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介入治疗1项;产科规范开展产后及盆底功能康复诊疗;超声科开展超声引导下浅表器官肿块细针及组织学穿活检等新技术5项;疼痛科开展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等新技术3项;呼吸科提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监测能力;心血管内科开展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新技术等3项;妇科开展显微外科输卵管吻合术等新技术4项;肾内科开展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等新技术4项;内分泌科开展新项目足部数字震动阈值感觉检查仪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等4项。
4.探讨
通过上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有利于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各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力保障。医疗专家的派驻应根据当地的疾病谱、人员设备的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县医院产妇分娩量大、儿科患者多、心血管意外和消化道疾病常见,针对这些情况医院重点对妇产科、儿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镜等专业进行帮扶,起到较好的效果。在医疗帮扶过程中,可通过专家坐诊、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多学科诊疗等多种形式,并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会诊和网络教学等对学科短板起到有益的补充。
“输血”与“造血”并重。激发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内生动力与自身造血,是帮扶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培养本土人才,以强健根系,帮助县级医院自主发展,组建自身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团队。单靠输入是不够的,只有医院内部职工有积极向上、发展向前的迫切性和主动性,通过外出学习进行自身造血,才能为医院发展带来原生动力。帮扶专家的输入与内部原生动力相融合,才能真正将理念更新、管理高效、技术传承,增加吸引力、盘活凝聚力,学科发展有突破,整体实力获提升,从而持续改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涡阳县人民医院 张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