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老面匠
文章字数:1512
  安徽·刘云花
  老面匠倪国良,被一位六十多岁的石匠师傅,从新店大竹园牵着走出了村庄。锁门离开家的那会,可谓几分不舍,几分高兴。也是,没了老伴的日子孤苦,但一个人生活久了,也就习惯了。好在一个出嫁的女儿,常常回家照应,日子清贫是真的,倒也安稳。说他高兴也是实话,这么颤颤巍巍,看都看不见的,还被中庄人请去,当做面点师傅?
  瘦高的老面匠,足有一米八。眼睛实在只有一丝光亮,被牵着,还举个棍子探着路。二十里地,就这样一步一步的,量出了家的距离。
  能让中庄人请来的,也不是怂人,听说手艺过劲得很。队里挑选四个,既能吃苦,又很灵活的社员,跟着学手艺。老面匠传授技术,完全凭几十年的做面经验,用手触摸,感觉面团揉的光滑程度,来作判断。再根据醒面的大约时间指导徒弟:盘大条、小条、面上筷子,出面、收面。这中间几次醒面关键是时间把控,老面匠拿捏得基本罗盘不离子午。
  生性和蔼的老面匠,徒弟不怕他,反倒还亲。愿学愿教的,气氛自然好,进步也很快。不久,都操练成师傅了。
  一 月工资15元,老面匠不嫌多与少,安心扎根于中庄。他挨户轮流吃,队里给户主两斤稻谷,作为生活补助。逢年过节,生产队有多少户,老面匠就过多少个年和节。春时,谁家不留个小公鸡等他来,菜籽油上市,到哪家,哪家就有小麦粉炸圆子。大年初一吃鸡腿,同样连吃几十顿。老面匠是中庄恩人,当然是座上宾,善良淳朴的种田人,这点都懂。
  队里有位贤惠的嫂子,一直义务给他洗被子,懂事的年轻人帮忙翻晒床铺草。他女儿因为放心,也因路远,很少来看他。
  日日生活精致,家家情礼相待,心情如二月春风,滋润调养着老人来时的沧桑。两年时间,精气神明显好转的老人,眼睛竟然神奇般亮起来,能写字记账了。
  日子在平淡中透着真情,快乐总是充盈着面房屋内 ,牵他来的雷石匠及几位老人,有事没事天天报到,开玩笑,闲聊,谈古论今似乎成瘾。
  夏天,稻床上空旷沾风,是聊天乘凉的最好场所,老面匠往哪一坐,哪就成了中心。几位爱唱山歌的,每晚都会来几首。老面匠摇晃着芭蕉叶扇子,有时噗喳噗喳地扇着蚊子,有时也会跟着哼哼山歌。
  性格温和的老人,安静且有些斯文,常常面带微笑,虽话语不多,但并非无趣。他山歌也会点,古文也懂点,能融入场面,不觉孤单寂寞。
  冬天,做挂面的师傅起早贪黑,正好迎合老人瞌睡少。煤油灯的烟火,摇摆着温馨,光亮调皮地钻出窗外,温暖也随之溢出。知恩图报的中庄人,让老面匠灵魂深处的那份热爱,也住进了中庄。
  时光荏苒,岁月飞逝,十几年的光阴已成身后事。老面匠三个字,早已烙在中庄人心里。然而,苍天没能眷顾这位善良老人,他不幸疾病染身。
  消息如五雷轰顶,让女儿无法接受,她带着一腔悲痛,步行二十多里地,来接父亲回家。
  中庄人坚持认为,老面匠是全队人的“老上人”,养老送终都应中庄人来担当,该尽感恩之心。
  老人确实也发自内心的不舍与依念,在朝夕相处中,情感已注入骨髓,中庄已是他心里最踏实的依靠。
  女儿深知父亲,不治之症来日不多,只是迟早之事。接回之心,坚定不移。
  无奈!挽留无力。走时老面匠哭得很伤心,把大家难过得无言以对。队里安排了五、六个党员护送老人,凄凄凉凉的。其实,不舍的岂止老人自己呢?
  从老面匠来到中庄的那年起,中庄便日益富裕,人均收入大增,继而,顺势办了加工厂,很快便崭露头角,迈上一步大台阶,让人口居全村之首的本来面临困难的中庄,工分值竟遥遥领先,在全村竖起了新的里程碑。
  大千万象,唯生死由天,两月后,可恶的病魔吞噬了老人的生命。噩耗传来,虽意料之中,但惊呼悲痛,仍抑制不住,队长指派多名社员急急赶去,送老人最后一程。当然,老面匠重病期间,雷石匠和刘大爹也去新店探望过。
  老面匠如今去了,而老面匠精湛的手艺,留存至今。如他温和善良的品性,将代代相传。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