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短期稻米市场或高位震荡
文章字数:1149
受中晚稻减产等因素影响,国内稻米市场持续保持稳中偏强走势。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继续调整,预计稻米市场供求关系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短期稻米价格将陷入高位震荡,继续上涨难度将会增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29450.1千公顷,同比减少471.1千公顷,下降1.6%,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每公顷单产7079.6公斤,比上年减少33.8公斤,下降0.5%,仍为历史第二高产年;稻谷总产量20849.5万吨,比上年减少435万吨,下降2.0%,是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前已公布的2022年我国早稻总产量为2812.3万吨,比2021年增加10.6万吨,增长0.4%;由此可以推算出2022年我国中晚稻产量为18037.2万吨,同比减少445.6万吨,下降2.4%。2022年中晚稻减产的主要原因,除南方中晚稻遭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导致单产下降外,更重要的是今年稻谷种植面积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主要是黑龙江实行“稳粮扩豆”工程,大豆种植面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当前,小麦、玉米与稻谷的价差拉大,国际大米价格也继续走强,加上部分地区稻谷供应相对偏紧,增强了企业对稻米市场后期走势的信心,但大米需求却未全面恢复,制约了稻米市场价格的上涨高度。
今年,南方稻谷主产区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时间虽较上年提前,但在中晚稻减产,国际大米持续上涨,小麦、玉米价格持续创出新高的影响下,市场主体普遍看好稻米后期走势,收购新稻热情普遍较高,中晚稻市场化收购比率较上年同期提高。
随着稻米价格上涨,最低收购价收购进度持续放缓。截至12月12日,安徽收购中晚稻517.6万吨,同比增加83.8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477.3万吨,同比增加102.2万吨;最低收购价收购40.3万吨,同比减少18.4万吨。今年中晚稻市场化收购同比明显增加,在大米出货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当前大米加工企业的新稻库存同比增加,若大米需求不及预期,后期企业收购能力将会受到一定制约。
国际米价高位继续上涨。近期,国际大米需求旺盛,加上美元指数出现回调,推动国际大米价格高位继续上涨,整体表现强于小麦、玉米。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11月环比下跌1.3%,其中世界小麦和玉米价格环比分别下跌2.8%和1.7%,大米价格则上涨2.3%。12月上旬,国际大米价格延续上涨走势。
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疫情防控变得更为精准有效,居民的日常出行已基本不受影响,居民对封控的担忧逐步消除,对包括大米在内的食品备货需求不再紧迫,加上前期居民已储备了一部分,预计短期居民对大米的备货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同时,各地在校大学生近期已纷纷启程提前返家,相应的集团大米需求也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下降,大米的节前备货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短期内旅游餐饮的复苏,可能会弱于预期。当前市场主体稻米备货相对充足,加工企业采购的新中晚稻同比增加,库存较高,物流渠道畅通。若大米需求不及预期,预计后期大米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短期进一步上涨的动力将会减弱,但中长期向好趋势仍在。 (郑良友)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29450.1千公顷,同比减少471.1千公顷,下降1.6%,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每公顷单产7079.6公斤,比上年减少33.8公斤,下降0.5%,仍为历史第二高产年;稻谷总产量20849.5万吨,比上年减少435万吨,下降2.0%,是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前已公布的2022年我国早稻总产量为2812.3万吨,比2021年增加10.6万吨,增长0.4%;由此可以推算出2022年我国中晚稻产量为18037.2万吨,同比减少445.6万吨,下降2.4%。2022年中晚稻减产的主要原因,除南方中晚稻遭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导致单产下降外,更重要的是今年稻谷种植面积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主要是黑龙江实行“稳粮扩豆”工程,大豆种植面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当前,小麦、玉米与稻谷的价差拉大,国际大米价格也继续走强,加上部分地区稻谷供应相对偏紧,增强了企业对稻米市场后期走势的信心,但大米需求却未全面恢复,制约了稻米市场价格的上涨高度。
今年,南方稻谷主产区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时间虽较上年提前,但在中晚稻减产,国际大米持续上涨,小麦、玉米价格持续创出新高的影响下,市场主体普遍看好稻米后期走势,收购新稻热情普遍较高,中晚稻市场化收购比率较上年同期提高。
随着稻米价格上涨,最低收购价收购进度持续放缓。截至12月12日,安徽收购中晚稻517.6万吨,同比增加83.8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477.3万吨,同比增加102.2万吨;最低收购价收购40.3万吨,同比减少18.4万吨。今年中晚稻市场化收购同比明显增加,在大米出货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当前大米加工企业的新稻库存同比增加,若大米需求不及预期,后期企业收购能力将会受到一定制约。
国际米价高位继续上涨。近期,国际大米需求旺盛,加上美元指数出现回调,推动国际大米价格高位继续上涨,整体表现强于小麦、玉米。联合国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11月环比下跌1.3%,其中世界小麦和玉米价格环比分别下跌2.8%和1.7%,大米价格则上涨2.3%。12月上旬,国际大米价格延续上涨走势。
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疫情防控变得更为精准有效,居民的日常出行已基本不受影响,居民对封控的担忧逐步消除,对包括大米在内的食品备货需求不再紧迫,加上前期居民已储备了一部分,预计短期居民对大米的备货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同时,各地在校大学生近期已纷纷启程提前返家,相应的集团大米需求也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下降,大米的节前备货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短期内旅游餐饮的复苏,可能会弱于预期。当前市场主体稻米备货相对充足,加工企业采购的新中晚稻同比增加,库存较高,物流渠道畅通。若大米需求不及预期,预计后期大米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短期进一步上涨的动力将会减弱,但中长期向好趋势仍在。 (郑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