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农村普法要让群众“用得上”
文章字数:769
  据“中国消防”微博消息,近日,山西垣曲县一村庄因把未完全熄灭的煤渣倒进垃圾堆引发火灾。附近村民发现后,担心报警灭火会收费,便使用铁锹铲土试图灭火,导致火势蔓延,幸亏一位小伙告知不收费,报警后消防员及时赶到,将大火扑灭。
  有网友评论:“快到2023年了,怎么还有人不知道消防出警不收费?”事实上,农村仍然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地区,一些群众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缺乏法律常识,并不罕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乡村振兴,尤其要注重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治观念、提升农民法律意识,进一步保障其切身利益。
  农村普法要让群众“看得见”。农村范围广但缺少熟悉法律的人员,普法教育力量薄弱。要切实将普法重心向基层一线倾斜,推动人才经费等各类资源向农村下沉。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普法培训,加快构建城乡互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格局,推动普法教育宣传覆盖到每一个乡村。
  农村普法要让群众“听得懂”。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对专业法律知识理解能力有限,普法进村要“入乡随俗”,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宣传方式。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小”,难懂的专业讲座不如民歌、顺口溜管用,专业的普法手册不如生动的案例好懂,把专业知识、违法行为及其严重后果“化繁为简”,用大白话以案说法,更容易让群众听得懂、有效果。
  农村普法要让群众“用得上”。对农村群众来说,用得上的知识才受欢迎。在扩大农村普法覆盖面的同时,还要注重普法的实用性、针对性。在内容上,尽量把农村群众关心的婚姻、财产继承、债权债务、邻里纠纷等法律知识讲明白。要着力建设农村法律援助机构和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农村群众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好习惯,以学法促进用法,以用法吸引学法,依法建设和谐乡村。 (阮孟玥)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