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匠心筑梦耀“云都”
文章字数:3788





编者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总蓝图的重要一环。2017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2018年3月22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2018年11月21日,宿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宿州市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宿州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扎实推进,在生产一线、工厂车间忙碌的产业工人迎来了职业发展的春天。改革致力于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产业工人的成长环境和上升路径不断优化,众多产业工人进入了成长成才的“快车道”。
12月2日早晨,宿州市排水公司职工吕西彪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南到汴河路,北到新汴河,东到人民路,西到京台高速的辖区内,他通过“问、闻、听、看、探”研判法,及时掌握所负责辖区的6万居民生活排水通畅情况。
2009年5月,吕西彪从部队转业后,安置到宿州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宿州排水产业工人的一员。
转业到地方参加工作后,吕西彪对岗位工作操作方法非常陌生,受多年部队先进思想的教育,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个人岗位的工作流程,同时,还学习了本单位的工艺操作相关知识,特别是设备维修与保养,为更好地保障设备状态完好,他还积极钻研各种设备的维修保养方法。
吕西彪遇到的困难也是宿州市许多一线工人的困境,像各生产行业一样。近年来,宿州市大力发展云计算服务产业,有1600余家云计算、大数据及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这对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亟待提升,这也是宿州市产业工人队伍普遍存在的情况。
宿州市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曹文信说:“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十分严重,对于制造强市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人才瓶颈。所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仅仅是一项经济领域的改革,同时也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
为提高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加快推动现代化建设,宿州市着手进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四年来,宿州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构建产业工人技能体系、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五个方面25项改革举措,积极谋划,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曹文信说:“这个方案包括了总体要求、主要举措和组织设施,要通过改革来建立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宿州市根据自身需求,打造一个完整的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成长体系。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成长阶段的产业工人,企业都为其配备了相应的培训课程。有的是必修课,需要完成并通过考核,以达到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有的则是给想更多提升自己的工人配备选修课,比如技能骨干培训、创新方法学习、各种资格考试培训等。
吕西彪感受到了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速成长,因此他向业务好的同事学、向兄弟单位技术精的学、向书本、网络学,向榜样学。在自身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做到积极引导和带动身边的同事熟练了解和掌握各类操作与维修保养技能,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引导大家共同进一步学习并熟练掌握业务技能,采用边教学、边实践的模式,为公司培养出了7名较为专业的新员工,输出到新的岗位;为新厂迅速投产输送了较为专业的职工。
要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生产要求的工人队伍,一方面要对一线工人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另一方面,则要适应产业新发展,吸纳更多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加入产业工人队伍中来。
“我们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个产品都精准无误,质量过硬。”此时,不善言谈的宿州典跃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汝宗林一说到自己的科技研发,立即来了精神,侃侃而谈。
汝宗林长期致力于金磨石地坪施工工艺的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金磨石不再局限于以传统的水泥黄沙为主要材料,更多地开发利用建筑垃圾、矿山尾料、废旧玻璃、陶瓷、瓦片等作为原材料,扩大了这些材料的应用范围和性能,解决了地面缺陷带来的难度。汝宗林研发的金磨石系统无溶剂底涂材料、抗裂抑制膜、环氧玻璃钢树脂,很好地解决了由于地面开裂而导致的面层金磨石开裂问题,经过这一点一滴的改进和完善,产品的质量、种类、花色都得到了极大得提升和丰富。
他坚持标准、专注细节,以匠心铸精品。经过他研发的产品性能更可靠,功能更丰富,最终为企业赢得了市场。
“当时,在公司发展急需技术研发人员时,通过中间人推荐,把远在广东的汝宗林引进到公司来。”宿州典跃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君建告诉记者。
近年来,汝宗林共获得授权专利证书72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33件,外观设计专利33件,在全国性期刊上发表与新型专利建筑材料相关的专业性论文18篇。
随着工业生产的科技化、智能化发展,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产业工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引进这类高端人才,有利于加快工业生产中的研发、设计等核心工作的进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这也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宿州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此,宿州市也在不断探索。
多年来,国网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党支部书记兼超特高压运维班班长、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廖志斌,参加研制实施的QC成果7次获得安徽省电力行业QC发布一等奖,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7项。
“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只要我们敢想、肯钻,就能有创新、就能出成果。”廖志斌告诉记者。
宿州供电公司为了激励团队的创新热情,于2010年成立创新工作室-启金工作室,2012年,启金工作室被命名为安徽省电力公司的十大先模品牌。“启金工作室”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传承、辐射”核心作用,推出了很多创新成果,其中8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也正是这些突出成效,启金工作室2014年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5年入选人社部技能大师工作室。
如今“启金工作室”已经打造成创新实践高地、师徒传承高地、汇聚能量高地。廖志斌也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江淮杰出工匠等荣誉称号。
在产业工人地位和待遇方面,宿州产业工人在各级党组织和人大、政协、群团组织的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增加了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打通工程技术领域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施技能评价提质扩面行动,用人单位自主评价权逐步扩大,产业工人发展通道进一步畅通,产业工人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
2017年,一线技术工人、全国劳动模范许启金当选十九大代表,2018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2022年,一线职工、全国劳模廖志斌被推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在强化能力引领,助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方面。宿州市坚持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全面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搭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管理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全力实施“人才归宿”行动,聚焦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建立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优化人才服务平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产业工人人才来宿就业创业;聚焦做好产业工人队伍人才培育,实施“技工匠才提升计划”,支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企业自培及企业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培育一批产业工人优秀技能人才;推进“人才驿站”建设,开发“人才码”,发放“优才卡”,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实现人才认定、待遇落实等服务“一站式”办理;强化人才安居保障,根据引进人才的层次,在购房、租房等方面分类给予补贴补助,让各类人才安心扎根建功立业。
“通过提升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宿州打造成为“一城两区三基地”贡献工人力量。”宿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高纯宇告诉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在廖志斌看来,各行各业都在发力创新,基层员工更应该成为技术革新、转型创新的主体。
“要想当好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提升每一项攻关成果的技术含量,努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廖志斌表示。
改革启动四年来,宿州市产业工人队伍蓬勃发展。产业工人扎根一线、不弃微末,精进技能、创造价值,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成为实施制造强市战略的有生力量。
日前,宿州市委书记杨军在宿州市2022年安徽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始终牢记“劳动最伟大”,主动练就真功夫、真本领。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技能比武,大力推动技术工艺革新、管理服务出新、业态模式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宿州市总工会供图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朱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