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探望权如何执行
文章字数:1127
探望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权的强制执行是基于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而产生的,具有较为鲜明的人身属性。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探望权执行过程中,易出现如下问题:离婚后双方矛盾尖锐,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出于报复心理,拒不让对方探望子女;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以对方未给付抚养费为由拒不协助,另一方则以探视权未实现为由拒不给付抚养费,双方多轮申请执行;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将子女带到外地生活,导致对方探望难度加大;双方重新组建家庭,探望子女导致新的家庭矛盾;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在对方前往探望子女时,表面上支持,却以言语、行为等方式明示或暗示子女不要随对方回家,且在对方申请执行时提出执行异议,认为自己履行了协助义务;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以对方存在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如酗酒、暴力倾向等,而无实际证据。
夫妻离婚后,探望权的行使是法定权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同样重要,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本来就很大,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让对方行使探望权,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如何开展探望权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八条作出规定: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是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基于法律规定,笔者建议从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以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为前提,采取协调为主、强制为辅的执行模式。线上探望,非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通过视频不定期与孩子交流,增进父或母与孩子的感情;隔代沟通,对双方或一方已组建家庭的,为减少子女探望对双方家庭的影响,在探望时可以约定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接送孩子;双向沟通,涉及子女探望权的执行案件,往往和子女抚养费并存,可以从案结事了的角度,化解“拉锯战”式的执行申请;查明事实,对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提出如已履行协助义务或对方存在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情形的执行异议,由执行裁判部门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或终结执行或裁定中止探望;和解约定,执行法官通过对双方的沟通,引导双方消除矛盾,以探望权的行使为纽带,引导双方签订探望权行使约定书,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强制促履,对态度强硬、拒不协助的被执行人,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的强制措施,敦促其协助探望子女。 (夏明)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探望权执行过程中,易出现如下问题:离婚后双方矛盾尖锐,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出于报复心理,拒不让对方探望子女;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以对方未给付抚养费为由拒不协助,另一方则以探视权未实现为由拒不给付抚养费,双方多轮申请执行;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将子女带到外地生活,导致对方探望难度加大;双方重新组建家庭,探望子女导致新的家庭矛盾;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在对方前往探望子女时,表面上支持,却以言语、行为等方式明示或暗示子女不要随对方回家,且在对方申请执行时提出执行异议,认为自己履行了协助义务;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以对方存在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如酗酒、暴力倾向等,而无实际证据。
夫妻离婚后,探望权的行使是法定权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同样重要,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本来就很大,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让对方行使探望权,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如何开展探望权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八条作出规定: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是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基于法律规定,笔者建议从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以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为前提,采取协调为主、强制为辅的执行模式。线上探望,非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通过视频不定期与孩子交流,增进父或母与孩子的感情;隔代沟通,对双方或一方已组建家庭的,为减少子女探望对双方家庭的影响,在探望时可以约定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接送孩子;双向沟通,涉及子女探望权的执行案件,往往和子女抚养费并存,可以从案结事了的角度,化解“拉锯战”式的执行申请;查明事实,对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提出如已履行协助义务或对方存在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情形的执行异议,由执行裁判部门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或终结执行或裁定中止探望;和解约定,执行法官通过对双方的沟通,引导双方消除矛盾,以探望权的行使为纽带,引导双方签订探望权行使约定书,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强制促履,对态度强硬、拒不协助的被执行人,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的强制措施,敦促其协助探望子女。 (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