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1560.3亿元!我省自贸试验区成绩亮眼
文章字数:939
本报讯(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黄文静)11月30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今年1-10月,安徽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实现进出口1560.3亿元,同比增长29.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8.6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FDI)6.15亿美元;新增注册企业12823家,同比增长3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2.9个百分点。成绩亮眼,为我省进出口贸易建设发展贡献强大力量。
总体来看,今年1-10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省25%的进出口、32.9%的利用外资、3.9%的新增注册企业。在对外贸易方面,合肥、芜湖片区综保区进出口分别增长34.1%、61.1%,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蚌埠片区1-10月市场采购贸易额达到27.6亿元,同比增长1.7倍。在利用外资方面,自贸试验区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329.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9亿美元,占自贸区利用外资总量的7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77.8个百分点。在招商项目方面。1-10月,全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38个,协议引资额245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1.5%,今年以来新签约项目的注册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是77.8%、48.2%和6.6%。
省自贸办会同三个片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首创性、差异性改革创新,重点在贸易便利、金融开放、科技产业产业等领域开展探索突破,今年1-10月形成了6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贸易便利化领域,合肥片区打造跨境电商全流程数据共享模式;芜湖片区推动贸易智慧化数字化应用;蚌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在金融开放创新领域,合肥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开展“双保贷”、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试点。在“科创+产业”融合领域,积极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合肥片区出台“双自十条”支持政策。
在长三角联动方面,我省联合上海、浙江、江苏自贸试验区举办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论坛,合肥片区“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模式”,芜湖片区“长江支线运输航线共舱管理新模式”等3项制度创新案例成功入选第二批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目前已累计入选5项案例,为全国贡献了“安徽经验”。
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体来看,今年1-10月,安徽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省25%的进出口、32.9%的利用外资、3.9%的新增注册企业。在对外贸易方面,合肥、芜湖片区综保区进出口分别增长34.1%、61.1%,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蚌埠片区1-10月市场采购贸易额达到27.6亿元,同比增长1.7倍。在利用外资方面,自贸试验区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329.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9亿美元,占自贸区利用外资总量的7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77.8个百分点。在招商项目方面。1-10月,全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38个,协议引资额245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1.5%,今年以来新签约项目的注册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是77.8%、48.2%和6.6%。
省自贸办会同三个片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首创性、差异性改革创新,重点在贸易便利、金融开放、科技产业产业等领域开展探索突破,今年1-10月形成了6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贸易便利化领域,合肥片区打造跨境电商全流程数据共享模式;芜湖片区推动贸易智慧化数字化应用;蚌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在金融开放创新领域,合肥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开展“双保贷”、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试点。在“科创+产业”融合领域,积极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合肥片区出台“双自十条”支持政策。
在长三角联动方面,我省联合上海、浙江、江苏自贸试验区举办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论坛,合肥片区“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模式”,芜湖片区“长江支线运输航线共舱管理新模式”等3项制度创新案例成功入选第二批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目前已累计入选5项案例,为全国贡献了“安徽经验”。
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