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2021-2025年度安徽省科普示范社区
文章字数:3875
  芜湖市镜湖区方村街道埭南社区:

  乘“科技之风”扬帆前行


  “最新一期的报刊到了没有?我过来看看!”家住芜湖市镜湖区方村街道埭南社区的王大爷有一个特殊的“生物钟”,每天上午九点都会准时来社区农家书屋看报纸。“很多居民都去书屋看报读书,度过休闲时光。”埭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秦勇敢对记者说道,为了提高居民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充分倾听居民心声,征求居民意见,配备了世界名著、法制卫生、人文历史、实用技术、青少年读本等书籍报刊500余册。此外,社区还建设有科普活动室、科普长廊、科普广场等基础设施,积极带动各方面力量,共同营造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氛围,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夯实基础 完善组织构建
  埭南社区位于方村街道西南部,占地约0.45平方公里,人口约1450人。自成立以来,埭南社区就充分认识到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提高社区科学素质,服务群众生活,社区把科普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结合实际情况,埭南社区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全职负责落实各项科普任务目标。
  完善科普队伍建设,同样也是促进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埭南社区积极发挥党员、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计生宣传员等社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断健全科普宣传网络。同时,为表扬志愿者无偿奉献的服务精神,鼓励更多优秀的志愿者投入到科普队伍行列,埭南社区还制定了一套管理激励制度,每年为表现优异的集体和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整合资源 丰富工作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居民群众中宣传科学知识,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我们同辖区单位、学校联系,在广大居民群众中进行了广泛的科普知识宣传,致力于共谋发展。”埭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秦勇敢补充道。
  近年来,社区加强了与卫生服务中心、学校等单位的合作,持续推出“居民健康大讲堂”“婚育新风进万家”“学雷锋、讲文明、除陋习、见行动”“遵章守纪是根本,确保安全靠个人”等各类知识讲座,努力将科学知识带到社区的每个角落,把“科学新风”吹到群众心间。
  与时俱进 创新科普方式
  “科普工作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于埭南社区科普工作的变化,在此工作数年的科普员王秀红有着切身体会。“我们是从零开始的。”王秀红说道,如今社区已经由单一的宣传变为全面性的科普,从科技、法律、医疗、养生、文化、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等多方面满足居民的要求,服务居民日常生活。
  此外,埭南社区不断更新科普活动形式,通过知识讲座、户外宣传、参观学习、社区展览、知识竞赛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参与。在创新宣传方式,以传统的宣传橱窗、展板、横幅、海报为宣传载体的同时,充分利用短视频、微信群等媒介,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扩大科普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接下来,埭南社区将继续以弘扬科学、传播文明、服务社区群众为宗旨,不断开拓创新,发挥社区工作者队伍作用,倡导全民参与,将科普工作越办越好,为共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刘燕琳)

  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丁香社区:

  科学精神进社区 科普活动暖人心

  你听说过智慧儿童之家吗?食育课、语言表达、绘本阅读、体智能课……在合肥市丁香社区,每到开课之时,众多趣味主题课堂都会吸引许多社区孩子前来学习。正是在这方天地中,在科学文化知识的陶冶下,青少年们的科学素养逐渐提升。由点至面,丁香社区科普氛围日益浓厚。
   因地制宜 发挥科普职能
  丁香社区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三郢路与洪岗路交叉口,目前拥有科普活动场所500平方米。自2016年获得安徽省科普示范社区荣誉称号以来,为了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作用,社区开展展架海报巡展、流动书屋、流动阅读相关活动近百次,悬挂科普宣传横幅100余条,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接受咨询服务的群众达2000多人次。
  “自从社区给我们老年人配备了智能防摔定位宝之后,我们出行都放心了很多。”走在社区的活动区,街坊刘奶奶和记者说道。据了解,作为面向辖区高龄、孤寡、计生特服等100余位特殊老人推出的智慧养老仪器,定位宝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区老人的热烈欢迎。除此之外,智慧健康养老指导中心还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完成了养老电子地图的创建,力求利用科技切实服务老年群体。
  在丁香社区科学小屋,许多社区孩子们正在参观展品。“科学小屋自从2020年7月向公众开放以来,逐渐成为社区居民开展社会科学进社区活动的服务载体和平台。”丁香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科学小屋总建筑面积35平方米,设置有博物板块、成果展示、科技角、生态缸、互动DIY、视频学习等功能区域,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学习需求。
  科普之家、益民服务站、科普阅览室、健康活动室……众多科普设施日渐落地,科普新风逐渐在社区树立起来。依托辖区内安徽省旅游学校、皖安中学等学校,丁香社区逐步形成了党政抓总、科协牵头、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普工作的格局。
  丰富形式 打造社区品牌
  科普蓝图既成,青年教育为本。据丁香社区科普志愿者介绍,近两年众多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层出不穷。在“小魔方、大世界,少儿魔方公益课”主题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借助益智魔方开展相关课程,力求提高儿童的动手与思考的能力;在“水面作花,纸拓成画”水拓画手工DIY活动中,社区青少年体验了新颖的创作艺术;在全国科普日来临之际,丁香社区开展“垃圾零废弃处理”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满足了社区儿童对科普知识的需求。据统计,在丁香社区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中,青少年的参与率超过50%,达到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每到特定节点,丁香社区都举办了丰富的科普活动。在“3·15消费者权益日”,社区为老年居民播放防诈骗视频;在“国际禁毒日”,社区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图片展,增强社区居民识毒、反毒、拒毒意识;在“世界红十字日”,社区邀请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开展疾病预防与保健讲座。“每年的节日对我们科普工作者来说是重要的宣传机会,我们针对性地开展了相关科普活动。”丁香社区科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下一步社区将加强对各居民小区和商业体的宣传,在辖区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充分利用智慧云科学小屋、社区三楼活动中心和辖区悦书房文化站等场地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科普工作的实效性。”丁香社区党委书记胡晓芳告诉记者。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孟宇婷)

  明光市明光街道市府社区:

  文明新风入社区 科普之花尽绽放


  “接到诈骗电话不要慌,我们应该先冷静下来,不要相信骗子的话,如果被骗转账,应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在明光市明光街道市府社区的“防诈骗防偷窃”科普宣传讲座上,来自明光市西环路派出所的朱警官通过展示经典案例提高居民的防骗意识。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科普融入居民生活,社区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从而让居民对科普产生浓厚的兴趣。
  红色基础 创新科学新阵地
  市府社区位于明光市明光街道,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社区内共有科普场所3处,面积800平方米。近年来,市府社区以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社区科普资源,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新思路、新举措,营造出人人爱科学、学科学的新局面,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依托老城墙的区位优势,市府社区积极打造“老墙根”议事平台,结合社区各项工作,打造以“老墙根前传思想大楮树下话文明”为主题的党建品牌——“老墙根”红色教育点。社区积极打造退役军人光荣墙、党史教育宣传栏,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加强科普阵地建设。
  多元活动 助力科普新局面
  近年来,市府社区在上级领导和市科协的指导下,以提高居民科学素质为目的,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根据社区内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科技惠民的目的。
  以“老墙根”红色教育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科普宣传活动室为阵地,市府社区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21年2月,社区邀请社区卫生服务站蔡保龙医生在“老墙根”红色教育点开展《脊柱健康》科普讲座。讲座上,蔡医生通过对颈椎病的介绍、症状以及预防和自测,让居民对颈椎病有了更深的了解,蔡医生还现场教授居民颈椎保健操,以此来缓解和预防颈椎病。
  以科普日、科普周和节假日等特殊节点为载体,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2020年9月,市府社区积极响应全国科普日的号召,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联合市科协举办“我们的节日·中秋”中国传统文化科普讲座,讲座上市科协工作人员用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中秋的来历和各种风俗,通过这次活动,让居民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021年4月15日,市府社区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通过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
  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市府社区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2020年8月,市府社区组织“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安全知识讲座,并邀请有关专家为工人子弟小学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宣讲;2021年3月,市府社区联合市工人子弟小学共同举办“绿色心愿用心呵护让心愿和小树一起成长”植树活动,增强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也为下一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二十大精神融入到社区的工作之中,努力增强新时期科普工作者的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的声音,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科学普及率得到提高。”社区书记缪长春向记者介绍道。下一步,市府社区将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夯实科普工作基础,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提升社区整体科普水平,为共建和谐社会,巩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葛婷实习记者王雨若)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