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1-2025年度安徽省科普示范社区
文章字数:4462
六安市裕安区平桥乡振兴社区:
逐知识之光 撒希望之芒
“无形的力是什么意思?”“这个环为什么会自己跳起来呀?”“你能在上面保持平衡吗?”在六安市裕安区平桥乡振兴社区科普教育活动室,几个孩子正在围着科普展品上手实验、积极讨论,“这里有‘曲柄滑块’‘平衡测试’‘滚出直线’等设备,可以让孩子们边玩边学。”社区居民王女士是社区科普教育活动室的常客,同记者说起活动室的展品时她显得十分熟悉。
“科普工作是我们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平桥乡振兴社区党支部书记万伟健介绍道,为服务广大居民群众,夯实科普设施建设,社区在活动中心内还安置了动感单车、跑步机、电脑、电视、投影仪等器材,同时设立有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在全社区营造科普宣传的浓郁氛围,以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主题鲜明 营造科普氛围
“社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紧密结合居民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万伟健说道,在开展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振兴社区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好资源整合,推出了形式多样、讲究实效、主题鲜明的服务举措。社区经常组织居民参观“崇尚科学、拒绝毒品”的图片展;邀请律师深入基层、社区,为居民解答法律问题,进行法制宣讲活动,让居民更好地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振兴社区还时常开展科普展教、科技咨询、科普文艺演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系列科普活动,并邀请科普专家到现场解答社区居民提出的问题。据悉,2021年,社区共发放各类科普宣传材料2000余份,接受咨询服务的群众达3000余人次。
同时,振兴社区在休闲广场建设了多个健身点,安置了扭腰机、跑步机等健身器材,并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前只能去外面跑步,现在出门走几步就可以在健身点活动四肢、锻炼身体,也有很多可以选择的器材,大家都很喜欢来。”振兴社区居民李先生对记者笑着说道。
强化建设 打造科普阵地
科普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全民性工作,关系到广大群众科学素质的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振兴社区始终将科普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小区内建有2000平方米的室外文化广场,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普工作志愿者协会、舞蹈协会、书画协会、共驻共建协调会4个群团组织,并聘请农民技师、中小学教师、老干部等居民代表组成科普宣传小组,长期活跃在社区居民群众中。社区还积极利用科普画廊,定期出版包含科学小常识、优生优育、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科学用眼等内容的知识板报、墙报,通过多方位的宣传辐射整个社区,使科普知识进千家万户。
同时,振兴社区坚持以社区网格化建设为契机,整合辖区内社会组织力量,选出了一批文化程度高、热心科教事业的党员、居民、在校大学生,组成一支50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内形成了完善的科普网络组织体系,并时常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不断增强科普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推进科普工作纵深发展。“每次参加学习培训都能收获很多知识,也能更好地给社区居民们宣传。”科普志愿者高勇对记者说道,他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让科学知识走进每个社区居民的心里。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经过振兴社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社区的科普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一场场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开展,一件件科普设备纷纷落地。“做好科普工作,才能进一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万伟健说道,在今后的工作中,振兴社区将继续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社区科普为重点,整合社会资源,团结动员社会科技力量,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全社区范围内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建设和谐社区的步伐。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琳)
安庆市经开区天柱社区:
探索社区科普新模式
天柱社区地处安庆市经开区西片区域,20个生活小区、3个城中村组成了这个常住人口达6300多人的社区。多年来,社区秉承“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精神,依托社区基础设施,争取打造一体式便民科普服务体系。
科普基础建起来
为丰富居民文化活动,推动科普教育落地落实,天柱社区把科普教育工作与辖区实际紧密结合,努力做到多渠道、多层次传播科学知识,力求科普教育更贴近居民生活。社区负责人介绍道,天柱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人员、居民代表、志愿者队伍三方构成的科普领导小组,并将科普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全年工作规划之中,制定了细化到人的社区科普工作制度,使科普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有序。
2018年,天柱社区新建了4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内设有宽敞的图书室、可容纳70人听课的科普大学活动室,各类书籍、电脑、投影仪一应俱全,为社区开展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成为社区科普事业的发展的有力保证。
科普团队请进来
“将科普教育有机的融入到社区日常,促使科普工作经常化和规范化是我们的追求。”社区负责人介绍起了天柱社区的科普战略。利用有限的资源,天柱社区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时常开展各类科普讲座,定期播放科普电教片。社区尤其关心辖区内中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状况,格外注重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每年,天柱社区都会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积极联络博爱医院、社区卫生站等多个医疗部门,开展讲解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并在活动现场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看病咨询、理疗按摩等服务,累计受益人数达千余人次。同时,社区还发放卫生知识宣传单页,鼓励辖区居民积极前往社区图书室借阅医学保健类书籍。社区科普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宣传引导,把辖区居民传统治病意识转变成以预防为主的防病意识,面对身体不良症状及早做出反应,避免疾病恶化。”
社区常年的健康宣传取了得良好的效果,居民防病治病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居民防病意识体现得更明显,除了基本的佩戴口罩外,不少居民自觉做到不聚集、少接触,时刻保持安全距离,更有部分居民会主动在社区微信分享防疫妙招,这让天柱社区的科普工作者们感到十分欣慰。
科普气氛活起来
经过几年的科普建设工作,天柱社区工作者们注意到,群众之间的沟通联系对科普活动的成效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社区中老年群体比例偏大,这部分居民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平时又缺少邻里间的交流,这也让一些活动的开设受到了阻碍。”社区建设中每个人都必不可少,只有加深群众间的联系,调动辖区内居民积极性才能让社区发展稳步向好。为此,天柱社区建设了晨晚练点,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锻炼环境,发动志愿者宣传科学锻炼、强身健体相关方面知识,呼吁居民走出家门多做运动,社区工作者们也主动走进晨晚练点,带动居民们一起锻炼。通过晨晚练点的建设,居民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对社区科普建设团队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在居民联系日益紧密的基础上,天柱社区转变了科普活动开办形式,在常规科普活动中大量融入需要多名居民参与、相互配合的游戏项目,让居民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学习更多科学知识。
如今,天柱社区开展科普活动时,总有不少居民结伴前来,活动的支持率、群众的参与度都与之前大不相同。社区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天柱社区与共建单位联手,以文艺演出、手工制作、宣传画板展等形式,力求把科普教育推向另一个高度。”通过简单易懂、轻松愉快的宣教方式,天柱社区科普活动实实在在照顾到全年龄段居民,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热爱科普、关心科普、学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未来,天柱社区还将继续打造更多的宣教活动,用科普丰富群众生活,让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风气滋养辖区内每一位居民。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实习记者王仁搏)
滁州市南谯区同乐街道阳明社区:
社区资源请进来 科普活动走出去
“在地震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厨房、浴室、厕所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在滁州市南谯区同乐街道阳明社区地震科普馆,讲解员正在向在场的居民进行地震逃生科普。自2021年1月地震馆开馆以来,社区民众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用好辖区资源让社区科普“立”起来
近年来,该社区以地震科普馆建设为重心,充分利用辖区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科普活动。特色先行,日常科普为基,截至目前,阳明社区荣获“滁州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南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南谯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称号。
走进阳明社区,在科普宣传橱窗旁,行人驻足看着科普宣传展板;科普图书室内,孩子们阅读着科普图书资料……“在充分利用辖区资源的前提下,近几年社区的科普设施逐渐完善,社区科普工作日趋体系化。”阳明社区科普负责人告诉记者。
“地震科普馆是我们目前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自从场馆建立以来吸引了许多居民前来游览。”地震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馆内共有33件展品,有4名讲解员专门进行讲解工作。
开设科普大学让讲座宣传“活”起来
在社区科普大学,讲师们正在向社区学生普及科学小知识。“学校经常组织我们来社区科普学校学习,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消防环保相关的科普知识。”滁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孙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我们不仅积极开展特色专题课堂,还不断创新讲座内容,让讲座宣传活起来。”据科普大学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6月,阳明社区联合滁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在报告厅开展了“珍惜能源,节约用电”专题讲座活动;2020年11月,开展了“消除火灾隐患,共建平安校园”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通过丰富的讲座宣传,社区营造了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氛围。
面向全体居民,阳明社区还开展了众多生活小常识科普讲座。在夏季,为减少溺水事故发生,提高辖区居民的自救意识和应急能力,阳明社区多举措开展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在日常,为了推动全社会自觉抵制酒驾醉驾,社区联合滁州交警二大队八中队开展了交通知识宣传活动。“借助科普大学这一平台,我们对居民生活中可能涉及到的政策、健康、法律、科技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相关科普,同时不断创新科普形式,让科普内容为居民喜闻乐见。”阳明社区科普负责人告诉记者。
打造特色活动让科普品牌“亮”起来
在2020年4月开展的科学小实验活动中,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进行隔空灭火、无字密信、五彩喷泉等科学实验并向他们讲解相关原理。“社区会通过定期开展未成年科普实验活动,希望提高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社区科普志愿者李女士对记者说道。
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消防演练活动、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近几年阳明社区科普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阳明社区也不忘利用传媒进行多形式的科普宣传。“我们一方面在滁州市地震局官方网站进行科普活动的宣传,一方面也在《安徽日报》《滁州日报》等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力求打响阳明社区科普品牌,提升地区科普知名度。”阳明社区主任卓琳向记者介绍道。
立足社区地震科普馆,各渠道紧抓科普资源,阳明社区在大量科普活动中逐渐形成极具特色的地区科普模式。“下一步,阳明社区将进一步健全社区科普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努力完善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科普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建立年度目标考核、表彰、奖励机制,带动社区科普工作的整体提升。”阳明社区书记杨金国告诉记者。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孟宇婷)
逐知识之光 撒希望之芒
“无形的力是什么意思?”“这个环为什么会自己跳起来呀?”“你能在上面保持平衡吗?”在六安市裕安区平桥乡振兴社区科普教育活动室,几个孩子正在围着科普展品上手实验、积极讨论,“这里有‘曲柄滑块’‘平衡测试’‘滚出直线’等设备,可以让孩子们边玩边学。”社区居民王女士是社区科普教育活动室的常客,同记者说起活动室的展品时她显得十分熟悉。
“科普工作是我们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平桥乡振兴社区党支部书记万伟健介绍道,为服务广大居民群众,夯实科普设施建设,社区在活动中心内还安置了动感单车、跑步机、电脑、电视、投影仪等器材,同时设立有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在全社区营造科普宣传的浓郁氛围,以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主题鲜明 营造科普氛围
“社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紧密结合居民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万伟健说道,在开展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振兴社区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好资源整合,推出了形式多样、讲究实效、主题鲜明的服务举措。社区经常组织居民参观“崇尚科学、拒绝毒品”的图片展;邀请律师深入基层、社区,为居民解答法律问题,进行法制宣讲活动,让居民更好地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振兴社区还时常开展科普展教、科技咨询、科普文艺演出、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系列科普活动,并邀请科普专家到现场解答社区居民提出的问题。据悉,2021年,社区共发放各类科普宣传材料2000余份,接受咨询服务的群众达3000余人次。
同时,振兴社区在休闲广场建设了多个健身点,安置了扭腰机、跑步机等健身器材,并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前只能去外面跑步,现在出门走几步就可以在健身点活动四肢、锻炼身体,也有很多可以选择的器材,大家都很喜欢来。”振兴社区居民李先生对记者笑着说道。
强化建设 打造科普阵地
科普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全民性工作,关系到广大群众科学素质的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振兴社区始终将科普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小区内建有2000平方米的室外文化广场,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普工作志愿者协会、舞蹈协会、书画协会、共驻共建协调会4个群团组织,并聘请农民技师、中小学教师、老干部等居民代表组成科普宣传小组,长期活跃在社区居民群众中。社区还积极利用科普画廊,定期出版包含科学小常识、优生优育、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科学用眼等内容的知识板报、墙报,通过多方位的宣传辐射整个社区,使科普知识进千家万户。
同时,振兴社区坚持以社区网格化建设为契机,整合辖区内社会组织力量,选出了一批文化程度高、热心科教事业的党员、居民、在校大学生,组成一支50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内形成了完善的科普网络组织体系,并时常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不断增强科普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推进科普工作纵深发展。“每次参加学习培训都能收获很多知识,也能更好地给社区居民们宣传。”科普志愿者高勇对记者说道,他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让科学知识走进每个社区居民的心里。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经过振兴社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社区的科普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一场场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开展,一件件科普设备纷纷落地。“做好科普工作,才能进一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万伟健说道,在今后的工作中,振兴社区将继续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社区科普为重点,整合社会资源,团结动员社会科技力量,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全社区范围内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建设和谐社区的步伐。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琳)
安庆市经开区天柱社区:
探索社区科普新模式
天柱社区地处安庆市经开区西片区域,20个生活小区、3个城中村组成了这个常住人口达6300多人的社区。多年来,社区秉承“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精神,依托社区基础设施,争取打造一体式便民科普服务体系。
科普基础建起来
为丰富居民文化活动,推动科普教育落地落实,天柱社区把科普教育工作与辖区实际紧密结合,努力做到多渠道、多层次传播科学知识,力求科普教育更贴近居民生活。社区负责人介绍道,天柱社区成立了由社区人员、居民代表、志愿者队伍三方构成的科普领导小组,并将科普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全年工作规划之中,制定了细化到人的社区科普工作制度,使科普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有序。
2018年,天柱社区新建了4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内设有宽敞的图书室、可容纳70人听课的科普大学活动室,各类书籍、电脑、投影仪一应俱全,为社区开展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成为社区科普事业的发展的有力保证。
科普团队请进来
“将科普教育有机的融入到社区日常,促使科普工作经常化和规范化是我们的追求。”社区负责人介绍起了天柱社区的科普战略。利用有限的资源,天柱社区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时常开展各类科普讲座,定期播放科普电教片。社区尤其关心辖区内中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状况,格外注重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每年,天柱社区都会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积极联络博爱医院、社区卫生站等多个医疗部门,开展讲解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并在活动现场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看病咨询、理疗按摩等服务,累计受益人数达千余人次。同时,社区还发放卫生知识宣传单页,鼓励辖区居民积极前往社区图书室借阅医学保健类书籍。社区科普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宣传引导,把辖区居民传统治病意识转变成以预防为主的防病意识,面对身体不良症状及早做出反应,避免疾病恶化。”
社区常年的健康宣传取了得良好的效果,居民防病治病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居民防病意识体现得更明显,除了基本的佩戴口罩外,不少居民自觉做到不聚集、少接触,时刻保持安全距离,更有部分居民会主动在社区微信分享防疫妙招,这让天柱社区的科普工作者们感到十分欣慰。
科普气氛活起来
经过几年的科普建设工作,天柱社区工作者们注意到,群众之间的沟通联系对科普活动的成效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社区中老年群体比例偏大,这部分居民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平时又缺少邻里间的交流,这也让一些活动的开设受到了阻碍。”社区建设中每个人都必不可少,只有加深群众间的联系,调动辖区内居民积极性才能让社区发展稳步向好。为此,天柱社区建设了晨晚练点,给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锻炼环境,发动志愿者宣传科学锻炼、强身健体相关方面知识,呼吁居民走出家门多做运动,社区工作者们也主动走进晨晚练点,带动居民们一起锻炼。通过晨晚练点的建设,居民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对社区科普建设团队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在居民联系日益紧密的基础上,天柱社区转变了科普活动开办形式,在常规科普活动中大量融入需要多名居民参与、相互配合的游戏项目,让居民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学习更多科学知识。
如今,天柱社区开展科普活动时,总有不少居民结伴前来,活动的支持率、群众的参与度都与之前大不相同。社区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天柱社区与共建单位联手,以文艺演出、手工制作、宣传画板展等形式,力求把科普教育推向另一个高度。”通过简单易懂、轻松愉快的宣教方式,天柱社区科普活动实实在在照顾到全年龄段居民,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热爱科普、关心科普、学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未来,天柱社区还将继续打造更多的宣教活动,用科普丰富群众生活,让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风气滋养辖区内每一位居民。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实习记者王仁搏)
滁州市南谯区同乐街道阳明社区:
社区资源请进来 科普活动走出去
“在地震到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厨房、浴室、厕所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在滁州市南谯区同乐街道阳明社区地震科普馆,讲解员正在向在场的居民进行地震逃生科普。自2021年1月地震馆开馆以来,社区民众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用好辖区资源让社区科普“立”起来
近年来,该社区以地震科普馆建设为重心,充分利用辖区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科普活动。特色先行,日常科普为基,截至目前,阳明社区荣获“滁州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南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南谯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称号。
走进阳明社区,在科普宣传橱窗旁,行人驻足看着科普宣传展板;科普图书室内,孩子们阅读着科普图书资料……“在充分利用辖区资源的前提下,近几年社区的科普设施逐渐完善,社区科普工作日趋体系化。”阳明社区科普负责人告诉记者。
“地震科普馆是我们目前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自从场馆建立以来吸引了许多居民前来游览。”地震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馆内共有33件展品,有4名讲解员专门进行讲解工作。
开设科普大学让讲座宣传“活”起来
在社区科普大学,讲师们正在向社区学生普及科学小知识。“学校经常组织我们来社区科普学校学习,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消防环保相关的科普知识。”滁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孙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我们不仅积极开展特色专题课堂,还不断创新讲座内容,让讲座宣传活起来。”据科普大学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6月,阳明社区联合滁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在报告厅开展了“珍惜能源,节约用电”专题讲座活动;2020年11月,开展了“消除火灾隐患,共建平安校园”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通过丰富的讲座宣传,社区营造了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氛围。
面向全体居民,阳明社区还开展了众多生活小常识科普讲座。在夏季,为减少溺水事故发生,提高辖区居民的自救意识和应急能力,阳明社区多举措开展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在日常,为了推动全社会自觉抵制酒驾醉驾,社区联合滁州交警二大队八中队开展了交通知识宣传活动。“借助科普大学这一平台,我们对居民生活中可能涉及到的政策、健康、法律、科技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相关科普,同时不断创新科普形式,让科普内容为居民喜闻乐见。”阳明社区科普负责人告诉记者。
打造特色活动让科普品牌“亮”起来
在2020年4月开展的科学小实验活动中,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进行隔空灭火、无字密信、五彩喷泉等科学实验并向他们讲解相关原理。“社区会通过定期开展未成年科普实验活动,希望提高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社区科普志愿者李女士对记者说道。
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消防演练活动、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近几年阳明社区科普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阳明社区也不忘利用传媒进行多形式的科普宣传。“我们一方面在滁州市地震局官方网站进行科普活动的宣传,一方面也在《安徽日报》《滁州日报》等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力求打响阳明社区科普品牌,提升地区科普知名度。”阳明社区主任卓琳向记者介绍道。
立足社区地震科普馆,各渠道紧抓科普资源,阳明社区在大量科普活动中逐渐形成极具特色的地区科普模式。“下一步,阳明社区将进一步健全社区科普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努力完善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科普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建立年度目标考核、表彰、奖励机制,带动社区科普工作的整体提升。”阳明社区书记杨金国告诉记者。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孟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