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空间站降噪:让航天员舒适地生活工作
文章字数:776
  空间站内部较大的环境噪声严重危害航天员的身心健康,因此科研人员绞尽脑汁多管齐下降低空间站的环境噪声,并取得了较大成就。空间站上的噪声来源主要是风机、泵和控制力矩陀螺等设备,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下,控制噪声不外都是吸声、隔声和减振等手段。
  中国空间站也大力开展降噪工作,经过相关设计团队一年半的技术攻关,通过加装隔振器和睡眠区隔离降噪等方式,使工作区噪声从71分贝降低到58分贝,睡眠区从58分贝降低到49分贝,整体噪声水平低于国际空间站,为我国航天员的工作、休息和睡眠提供了很舒适的环境。
  中国空间站凭借后发优势,以及科研人员的不懈攻关,其工作区环境噪声保持在60分贝以下,睡眠区降低到49分贝,比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舱段还要低。
  正常情况下,人睡眠环境的噪声在30~50分贝之间,30~40分贝能比较安静舒适地睡眠,而40~50分贝大部分人的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
  随着航天员飞向月球甚至火星等深空目的地,漫长的飞行时间或是月面/火星基地的长时间驻留,对空间站等航天器的降噪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在长时间的深空任务中保证航天员的身心健康,未来空间站还需要进一步降低噪声。
  空间站等航天器要降低噪声水平,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重视噪声环境,从制定合理的系统噪声标准开始,进行系统噪声环境仿真分析,辨识主要噪声源并分解到各个分系统和单机。
  针对重点声源进行重点降噪设计,并进行地面噪声检测和测试,在设计阶段就实现高效降噪。空间站入轨后,对环境噪声进行定时定点监测,利用实际监测数据为地面进一步的降噪设计提供依据。
  未来,空间站可以选用新型低噪声风机和泵,从源头降低噪声排放;还可以借鉴飞机和潜艇上的新型减振和隔振装置,降低噪声的产生和对外传播。
  总之,随着系统级降噪设计的进步,空间站噪声环境检测和反馈改进,以及新一代降噪技术的应用,空间站的噪声环境可能降到更低的水平,满足航天员长时间在太空飞行的工作生活需求。 (张雪松)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