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科技特派员成为“大托管”的台柱子
文章字数:935
  一片片高粱红了,到处是机声隆隆,穿梭于田间地头的三轮车拉满颗粒饱满的“小珍珠”到收购点出售,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这里是光武镇段庄村委会委托金丰公社托管的千亩高粱正在收割的画面。
  “今年仅托管一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多万元,农户土地净增收100多元。”该村老书记于明贤介绍道。
  据了解,该村经济联合社2020年与金丰公社合作托管,四年来,村集体经济增收50多万元,
  说起土地托管,59岁的村民于志兵就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家4口人,儿子和儿媳妇在外地打工,家中有10余亩耕地。每到夏秋庄稼成熟季节,儿子和儿媳就要赶回家中帮助收种,两次回家前后需要近一个半月时间。于志兵掰着指头算道,儿子和儿媳打工每月每人收入近万元,每年收庄稼就要请假一个多月时间,至少耽误打工收入2万元,来回的车费每人还需要1000余元,加在一起两个人少收入2万余元,而10亩地除去投入成本,收入还不到1万元。
  “去年秋季,我要把地托管出去,给儿子、儿媳打电话一说,他们都非常支持。”于志兵说,年底分红时,他家领到了5000多元的分红,“孩子们也不用为收种庄稼来回折腾了,地里的收入一点也没少。”
  “我们现在实行两种托管模式,一种是每亩地800元租过来,我们全包,不再让农户种地,另一种是目标产量800斤,技术物资我们出,农户可以参与务工,收成多出部分与村集体经济平均分,农户可参与二次分红。”全丰公社负责人陈长亮介绍说,土地托管后,群众从繁重劳动中解脱了出来,老年人在家得到了很好休息,群众的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村里的妇女、老人没事就到广场唱唱歌、跳跳舞,文明风气也更浓了。
  丰收离不开科技,该村在与金丰公社合作的同时,更注重科技的力量,两年来,通过引进、聘用专业类人才6人,科技特派员1人,为“大托管”提供了人才支撑。
  近年来,界首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确保土地增产、农民增收,不断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积极引导村委会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群众自愿加入的原则,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统一将群众承包的土地连片托管耕种和管理,群众则按照托管土地面积,每年夏秋两季分红。
  目前,界首市共选派科技特派员129个,实现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全市122个村都搞起了“大托管”,科技特派员成为“大托管”的台柱子。
  (李婷婷于忠仁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李伟)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