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科技助力航天员出舱
文章字数:670
  中国空间站建造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驻站航天员每天都要锻炼身体,防止低重力条件下肌肉萎缩,影响正常生活和出舱工作。在执行出舱任务前,航天员首先需要按照任务手册和地面训练内容,提前模拟出舱程序和任务执行流程。之后,他们依据任务手册准备好所需的相关工具,如安全绳、电动螺丝刀、固定器、限位器等,必须确保工具都能正常使用。接下来,航天员要穿戴舱外航天服。
  舱外航天服堪称“航天黑科技”的集中体现。为了将人体与恶劣的太空环境隔绝,其制作工艺要求高,兼顾保温隔热、防撞击、防辐射、湿度控制、压力调节等多种功能。可以说,舱外航天服相当于“小型载人飞船系统”,价比黄金,哪怕是将它发射运送上天,也要花费大笔开支。
  如此精密复杂的航天服,使用寿命却相对有限,且每次使用后可靠性就会降低,无疑增大了航天员出舱的难度。今年8月,俄罗斯航天员从国际空间站出舱时,意外发现舱外航天服供电问题,被迫提前中止任务。
  关闭多道门之后,航天员身着舱外航天服进行大流量冲洗与吸氧排氮,简单地说,就是将舱外航天服内部转变为纯氧环境。由于空间站舱内气压比标准气压略低,舱外航天服内部气压仅有地面标准大气压的一半,航天员必须吸纯氧,尽量排除体内氮气。否则,氮气会在舱外异常溢出,航天员有可能患减压病,甚至危及生命。
  航天员要想在舱外及时避开辐射和太空碎片等潜在危害,少不了地面监测和指挥系统帮助,这就对天地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舱任务期间,能源供应问题不能马虎,太阳翼的位置要争取协调好阳光入射角度,至少需要1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内操作各种设备协助,背后是先进制造业的集体支持。 (蔡洋)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