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科学岛李淑鑫团队在硅基太阳能电池器件 及其新型电极材料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文章字数:594
本报讯(一文)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李淑鑫团队在硅基太阳能电池器件及其新型电极材料方面取得系列进展。发展了晶硅的柔性化有效方法,制备了强陷光效应的硅微纳结构阵列,并提出了银辅助氨水刻蚀方法,获得了柔性硅纳米线阵列结构的制备及无损伤转移技术,制备了高效的柔性硅基太阳能电池,拓展了柔性硅基器件的普适制作方法;实现了银纳米线尺寸的大幅精准调控,掌握了薄膜逾渗状态的操控理论,制备了雾度和优值大幅可调且光电性能优于同类光电薄膜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设计了具有快速响应和加热均匀且低功耗的银纳米线基空气加热除湿器,已将其应用于光散射颗粒物检测器上,制备了应用于硅基太阳能电池的低温导电银浆。
据了解,青年科学家李淑鑫是安徽亳州人,出生于1988年6月。她毕业于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就读于浙江大学材料化工专业(导师系杨德仁院士),2012年参加工作。李淑鑫长期从事新能源领域太阳能电池材料、柔性电子材料、低温导电浆料研究。截至2022年5月,李淑鑫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检索论文2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她先后主持和负责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横向等科技项目。国家迈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后,对在新能源方向从事科研工作的她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李淑鑫不但参与了基础研究,还积极参与了横向研究,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着个人力量。
据了解,青年科学家李淑鑫是安徽亳州人,出生于1988年6月。她毕业于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就读于浙江大学材料化工专业(导师系杨德仁院士),2012年参加工作。李淑鑫长期从事新能源领域太阳能电池材料、柔性电子材料、低温导电浆料研究。截至2022年5月,李淑鑫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检索论文2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她先后主持和负责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横向等科技项目。国家迈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后,对在新能源方向从事科研工作的她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李淑鑫不但参与了基础研究,还积极参与了横向研究,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着个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