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
2021-2025年度安徽省科普示范社区
文章字数:4382
  肥东县石塘镇马集社区:

  探索构建新模式 奏响科普新乐章

  窗明几净的阅览室里,整齐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科普读物,居民们坐在一起,一边看书一边讨论……这样的画面经常在肥东县石塘镇马集社区出现。
  近年来,肥东县石塘镇马集社区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作为重点工作,大力实施科学素养提升工程,不断探索社区科普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常态化,开创了社区科普工作新局面。
  加强建设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为提高居民科学素质,营造科普氛围,马集社区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担任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并分成不同专业的科普志愿小组,各小组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走进社区,内容丰富的科普e站前经常有居民在观看科普宣传片,“自从社区开设科普e站,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又方便又快捷。”社区居民告诉记者。近年来,马集社区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科普e站、科普活动站、科普培训室和科普文化广场等科普场所,让居民对科普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科普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
  为充分发挥科普宣传栏的阵地宣传和科学普及作用,近年来,马集社区围绕广大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对辖区科普宣传栏内容进行持续更新,社会主义价值观、廉政文化、低碳生活、孝老爱亲、社会公德等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切实带动了广大居民群众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倡导了科学文明和谐生活的新风尚,受到居民群众一致好评。“我们定期更换宣传栏主题,让居民了解当下最新最热的科普知识,将科普知识和居民生活日常结合起来,大力营造浓厚的科普宣传氛围,让科普宣传走进千家万户,落地生根。”社区工作人员说道。为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社区还专门配备了投影仪、音箱、电脑等电子设备,同时,还为居民开展“妇女姐妹手工培训”“优生优育健康讲座”等活动,提升了居民的就业能力。
   特色活动 提升社区科学素养
  以科普示范社区为目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为准绳,马集社区积极发挥社区科普阵地和科普宣专员、志愿者的作用,精心策划和实施科普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宣传活动。目前,该社区已基本实现思想有位置、组织有班子、工作有盘子、宣传有队伍、活动有经费、教育有阵地的“六有”科普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普及科普知识,提升居民科学素养,马集社区组建了科普大学,并配备专业的科普声像设备,定期组织居民观看科普影片、开展科普讲座,满足居民对科学文化的需要,也为社区科普活动提供了新载体;同时,社区组织由肥东石塘马集学校老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利用四点半课堂辅导留守儿童课业并向他们宣传科普知识。
  在每年的科普日、科技活动周之际,社区开展科学知识流动展活动。社区还利用各种特殊节点举行科普活动:在2020年12月4日第七个国家宪法日,马集社区联合石塘学校开展了“宪法宣传周”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增强全校师生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2022年全国科普日,围绕“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在文化广场分发宣传手册、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助推学生和居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今后的科普工作中,马集社区将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不断挖掘开发潜力,将科普工作融入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总要求中。”社区工作人员说。下一步,马集社区将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夯实科普工作基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提升社区整体科普水平。(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葛婷 实习生 王雨若)


  明光市明东街道新塘社区:

  打开科技之窗 领略科学奥秘

  “我到社区的教室看看书!”走过错落有致的居民楼,记者看到一名老人走出家门,几分钟后就来到了科普宣传室,宣传室管理人员说,在明东街道新塘社区,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为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明光市东城区新塘社区在科普教育室备有涵盖农业技能、文学、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等内容的图书300多册,同时设有以科普教育为特色的6个重点功能室,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让辖区居民在良好的科普氛围下,自觉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
  不断提升科普阵地标准
  社区科普是科普事业的重要阵地,是发展科普事业的基石,更是提升社区文化,构建学习型社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因此,新塘社区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任组长,定期举办会议研究科普工作、活动安排、科普志愿者队伍管理等,并结合社区人事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领导小组人员。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新塘社区科普工作发展,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新塘社区积极对社区科普场所进行升级。“2019年投入了10万元对社区科普宣传室进行改造提升,添置了200册科普书籍,购买了20余件科普器材,新建了1块15平方米的LED屏,以及8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2020年,从社区工作经费中拿出3万元用于组织开展科普活动。”社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积极创新科普工作思路
  公众的参与是科普工作的主体,近年来,新塘社区结合节日、主题日等时间节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主题科普活动。以每月开展一次科普活动的标准,从2019年1月份至今已开展了30余次,其中包含科学普法、消防演练、防溺水演习、心理健康、禁毒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等诸多内容,并邀请专业人员为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科普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常态化开展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科普宣传约20余次,大力呼吁辖区居民关注自身健康、科学防控。
  2020年,为促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强农民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社区开展了持续1个月的全国农民知识竞赛活动,得到了社区各界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辖区居民共有40人完成了答题,4人获得满分。2021年1月开始,为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新塘社区科普宣传室每月开展未成年人科普小实验活动,通过科普小实验进一步激发辖区未成年儿童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孩子们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争做时代新人。“我们一直以来坚持通过有效的形式,增强居民群众的参与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启迪和教育,今年,社区将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的科普知识专题讲座活动。”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年来,新塘社区科普力量不断壮大,传播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下一步,社区将创造有利于科普工作的新环境,坚持不懈地提高群众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增强科普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断研究解决科普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完善科普工作的阵地建设,重点抓好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活动阵地和设施建设及管理。对于未来科普工作的发展,新塘社区有着清晰的方向,今后,社区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升,为在辖区居民群众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做最大努力,并积极为新塘社区村改居社区治理和居民的“市民化”教育贡献力量。(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葛婷 实习记者 刘燕琳)


  颍上县古城镇樊马社区:

  科普进社区 走“新”更走“心”

  “葡萄是落叶果树,早春日平均气温达10℃左右时,地上部开始萌芽,秋季日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时,新梢停止生长,叶片开始凋落,进入休眠阶段,结果期的树1年中分为两个阶段,即生长期和休眠期……”在颍上县古城镇樊马社区,科普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认真细致地同当地居民进行农业知识科普,指导他们科学生产。
  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年来,樊马社区始终把科普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成立了科普组织,配备了科普专干,经常组织志愿者进田间、到小区开展科普讲堂和科普宣传,致力于让科学化、健康化的科普社区梦逐步实现。2021年,樊马社区被安徽省科协评为安徽省科普示范社区。
  夯实建设 强化阵地创新
  紧紧围绕科技强国科普惠民的思想主旨,樊马社区成立伊始,就将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2019年以来,根据省、市开展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的要求,结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需要,樊马社区成立了科普宣传工作小组,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还聘请了镇政府分管科协工作的负责人等担任科普宣传工作顾问。社区有专职科普员1人,科普志愿者2人。”社区负责人表示,他们制定了年度科普宣传工作计划,做到科普工作有人抓、年度计划有安排、年终总结有成果,大力创新科普工作阵地,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辖区居民综合素质。
  同时,樊马社区积极完善硬件设施,设置了50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310平方米的科普图书室、电教室。据悉,科普图书室内备有3000多本科学教育材料。“图书的种类很多,我们经常没事的时候就来这边看看,社区还会给我们订阅各种报刊、杂志等科普读物,在这里基本能找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樊马社区居民笑着对记者说。
   紧贴群众 打造走心服务
  开展科普知识咨询、放映科普电视片、发放科普知识资料、举办村嫂讲座、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健康……多年来,樊马社区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走心活动,竭力打造出“有温度”的科普。在“世界环境日”,社区组织中小学生清理社区环境卫生,培养爱护家园的环保意识;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和全国科普日期间,利用科普宣传阵地,通过图片展、板报墙报、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开展主题活动。同时,社区高度重视提高村嫂的知识层面和工作能力,定期组织村嫂开展科普讲座,2020年开展了包括农村实用法律法规讲座、乡风文明讲座、矛盾纠纷调解讲座、文明礼仪讲座等科普讲座10余场。
  青少年是科普宣传工作的主要对象,在青少年中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社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辖区内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的科学认知不全面,做好留守儿童科普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樊马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一直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青少年的科普活动。2020年,社区组织留守儿童走进中国流动科技馆参观,锻炼动手能力,体验科学奥秘;向留守儿童宣传保护农作物的栽培及其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帮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自然和平共处;2021年,通过演示光的传播原理,为留守儿童讲解科学知识,帮助社区青少年增长见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法治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接下来,我们计划开展科普讲座10余场,积极跟随互联网的发展脚步,利用手机、广播、宣传车等开展宣传,同时印制农业实用技术等科普宣传单1万余份免费放送给群众,以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懈努力,大力营造出浓厚的科普氛围。”该负责人说道,在未来,樊马社区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社区、服务市民”的原则,加强科普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深化社区科普教育工作,引导辖区居民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社区精神、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葛婷 实习记者 刘燕琳)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