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安徽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文章字数:4409
盛世迎盛会,奋进向未来。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安徽,广大科技工作者怀着期盼又激动的心情,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并热烈讨论大会报告。大家纷纷表示,要自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各方面工作中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皖西学院科研处处长、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韩邦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作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我们要加强有组织的科研,继续以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出更大贡献。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小麦栽培技术专家杜世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一名产粮大省的小麦科研工作者,我深受鼓舞!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安徽的小麦育种、小麦高产攻关提升到新水平,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新贡献。未来我们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始终保持粮食高产优势,坚持推动种业“芯片”科技创新,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水平,健全农作物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多措并举促进稳产增产,不断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践行到位。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科协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肖桂然: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见证了生物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快速发展的十年。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未来有更多的机遇,也有更多的挑战。我将全面系统地梳理自己的研究内容,联系我国目前发展形势,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创新发展新阶段,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在做好基础科研的基础上,推动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拓展与工程融合、与社会经济融合,积极参与全球创新,争取将研究成果造福人民、造福社会,为人类的大健康作贡献!
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翟科峰:踔厉奋发新时代,勇毅前行谱新篇。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屋建瓴,意义深远。也使我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将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倾心育人,潜心科研,带领团队立足皖北,潜心研究开发道地药材,进一步攻克中医药领域若干关键技术难题,凝心聚力推动科技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用实际行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安徽省科协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黄勇: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明确了新时代新目标。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作为服务在一线的教育科技工作者,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我们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开发新领域新思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集中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用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工程师、2021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孙守旗:10月1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作为农业战线上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大会报告,倍受鼓舞,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坚守在水产生产基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及时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难点,努力研发、引进、示范、推广出更多更优的水产新品种和养殖模式,为促进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助理、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付明:聆听了二十大报告,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过去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建设平安中国,不断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在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引,在火热的实践中加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为构建新安全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积极贡献力量,不负时代和人民,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
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22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汪杰: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二十大开幕会直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我对科技创新事业有了全新的、深刻的感悟,报告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科技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内涵,长期植根在安庆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技术经纪,助推新材料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安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安徽省科协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蒋晓岚:前途光明,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坚守在一线的茶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自己的科研方向“以茶助农”,将论文书写在广袤大地上,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美丽富强的科技强国奉献青春力量。
广德市农科所副所长、2021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吴险峰:作为农业战线上的一名科技工作者倍受鼓舞,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奋进新征程,育种新起点,潜心做育种。用敬业勤勉诠释初心与使命,始终坚守在水稻育种一线,用辛勤和汗水,努力培育出更多优质水稻新品种,在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好人的这份荣誉,增添光彩。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合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安徽省科协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武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应当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尽心尽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作为新时代的车辆领域科技工作者,更要服务重大需求、攻关核心技术,为汽车行业的“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贡献力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环境光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2022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桂华侨: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第一时间聆听学习了习总书记作的报告,特别是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感触很深。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做出系统性原创性成果,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另一方面,我们科研人员应该沉下心来,学习“两弹一星”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啃硬骨头,解决“卡脖子”难题,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科技水平,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安徽省地调院深部创新中心副主任工程师、2022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施珂:作为一名地质青年工作者,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同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全心全力投入到我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中去,努力发扬和实践地质人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勇于开拓,大力发展地质找矿科技创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寻找更多的“宝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姚涛:这十年,我们共同见证了祖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量子、深空、能源、健康、芯片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领先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创新成果,解决了很多国家面临的技术难题。二十大报告将科技创新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的位置,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党员,我将牢记自身肩负的责任使命,结合国家需求,将个人的目标和发展融入祖国发展的新征程当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科技强国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祖国的教育和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山市气象局气象台预报员、工程师,2021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婧:在二十大精神的感召下,作为气象预报服务人员,今后我要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未来还将继续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徽省科协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李恭顺:我怀着激动期盼的心情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报告科学谋划了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令人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几十年间,中国聚变实现了从国际上的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历史跨越,向着挑战无限可能又前进了一大步。当前,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的工程设计基本完成,聚变堆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项目已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国内核聚变研究欣欣向荣。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工作,为我国核聚变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王明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以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己任,针对制约当前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原创性种质资源创制、前沿性育种技术研发、突破性或重大品种培育、绿色提质增效生产技术集成研发等开展科技攻关,强化农业生产的科技支撑力,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助力,为我省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安徽,广大科技工作者怀着期盼又激动的心情,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并热烈讨论大会报告。大家纷纷表示,要自觉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各方面工作中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皖西学院科研处处长、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韩邦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作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我们要加强有组织的科研,继续以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出更大贡献。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小麦栽培技术专家杜世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一名产粮大省的小麦科研工作者,我深受鼓舞!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安徽的小麦育种、小麦高产攻关提升到新水平,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出新贡献。未来我们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始终保持粮食高产优势,坚持推动种业“芯片”科技创新,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水平,健全农作物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多措并举促进稳产增产,不断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践行到位。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科协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肖桂然: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见证了生物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快速发展的十年。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未来有更多的机遇,也有更多的挑战。我将全面系统地梳理自己的研究内容,联系我国目前发展形势,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创新发展新阶段,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在做好基础科研的基础上,推动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拓展与工程融合、与社会经济融合,积极参与全球创新,争取将研究成果造福人民、造福社会,为人类的大健康作贡献!
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翟科峰:踔厉奋发新时代,勇毅前行谱新篇。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屋建瓴,意义深远。也使我清晰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将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倾心育人,潜心科研,带领团队立足皖北,潜心研究开发道地药材,进一步攻克中医药领域若干关键技术难题,凝心聚力推动科技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用实际行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安徽省科协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黄勇: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明确了新时代新目标。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作为服务在一线的教育科技工作者,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我们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开发新领域新思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集中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用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工程师、2021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孙守旗:10月1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作为农业战线上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大会报告,倍受鼓舞,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坚守在水产生产基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及时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难点,努力研发、引进、示范、推广出更多更优的水产新品种和养殖模式,为促进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助理、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付明:聆听了二十大报告,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过去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建设平安中国,不断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在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引,在火热的实践中加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为构建新安全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积极贡献力量,不负时代和人民,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
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22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汪杰: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二十大开幕会直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我对科技创新事业有了全新的、深刻的感悟,报告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科技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内涵,长期植根在安庆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技术经纪,助推新材料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安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安徽省科协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蒋晓岚:前途光明,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坚守在一线的茶领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自己的科研方向“以茶助农”,将论文书写在广袤大地上,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美丽富强的科技强国奉献青春力量。
广德市农科所副所长、2021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吴险峰:作为农业战线上的一名科技工作者倍受鼓舞,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奋进新征程,育种新起点,潜心做育种。用敬业勤勉诠释初心与使命,始终坚守在水稻育种一线,用辛勤和汗水,努力培育出更多优质水稻新品种,在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好人的这份荣誉,增添光彩。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合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安徽省科协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武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应当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尽心尽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作为新时代的车辆领域科技工作者,更要服务重大需求、攻关核心技术,为汽车行业的“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贡献力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环境光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2022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桂华侨: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第一时间聆听学习了习总书记作的报告,特别是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感触很深。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做出系统性原创性成果,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另一方面,我们科研人员应该沉下心来,学习“两弹一星”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啃硬骨头,解决“卡脖子”难题,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科技水平,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安徽省地调院深部创新中心副主任工程师、2022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施珂:作为一名地质青年工作者,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同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全心全力投入到我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中去,努力发扬和实践地质人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勇于开拓,大力发展地质找矿科技创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寻找更多的“宝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姚涛:这十年,我们共同见证了祖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量子、深空、能源、健康、芯片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领先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创新成果,解决了很多国家面临的技术难题。二十大报告将科技创新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的位置,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党员,我将牢记自身肩负的责任使命,结合国家需求,将个人的目标和发展融入祖国发展的新征程当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科技强国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祖国的教育和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山市气象局气象台预报员、工程师,2021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婧:在二十大精神的感召下,作为气象预报服务人员,今后我要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未来还将继续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徽省科协2020年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入选者李恭顺:我怀着激动期盼的心情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报告科学谋划了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令人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几十年间,中国聚变实现了从国际上的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历史跨越,向着挑战无限可能又前进了一大步。当前,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的工程设计基本完成,聚变堆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项目已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国内核聚变研究欣欣向荣。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工作,为我国核聚变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王明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以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己任,针对制约当前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原创性种质资源创制、前沿性育种技术研发、突破性或重大品种培育、绿色提质增效生产技术集成研发等开展科技攻关,强化农业生产的科技支撑力,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助力,为我省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