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讲好科学故事 科技工作者要勇当科普排头兵
文章字数:1268
如何让自己的科普活动广受欢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总结出科普四抓手:一是讲故事,需要在不同场合讲不同的科学故事,让公众了解和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二是要接地气,针对当前伪科学、谣言的流行,科研工作者需要针对这些做接地气的科普,选择好的平台做好的科普传播;三要抓热点,跟随着公众关注的热点做科普,更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四是要有个性,科普不能太平庸,有个性的科普传播才能更受公众欢迎。
“科普要想做得深入人心,让大家对科学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认识很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认为,科技工作者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研究传播出去,要保证科普的正确性,做好科学知识的引导,而只有把科研做得深入了,科普的切入角度才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认为,做好科普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科普离不开科技工作者支持,科技工作者是最有条件把科学知识说清楚的传播者。“做科普就是应该把公众和青少年引到科学的前沿。科学家其实应该要让公众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和做什么,这样做其实并不困难,因为科普要告诉公众的是科学的思路,是对科学问题的思考,而不是去讲解和解决具体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明国也认为,公众对知识的渴望贯穿于各个年龄阶段,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求知欲是可以引导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应该引导他们去了解和热爱科学,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将更有帮助。“我们应该抓住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和好奇心来做科普。如果公众只是执着地追求一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会被一些谣言、迷信甚至伪科学所误导。”
汪景琇提醒有意做科普的科技工作者,沉下心来做研究的人往往会处在一个很小、很专业的“峡谷”里,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并不是很深,所以需要清楚自己知识的局限性,避免偏执,科普工作中应该做到孔子提倡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能主观臆断地把自己还没有贯通的科学知识科普给公众。“此外,做科普要讲好科技成就,但也要讲清楚问题和困难。讲成绩是为了让年轻一代更加自信,说问题和不足,则是为了激发青少年的斗志,投身科学。”
进入新时代,科普事业肩负着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达成这一目标,必然离不开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的参与和努力。
“对于做科普,科研机构肯定没有问题,科技工作者因为是科学知识的创造者,对做基于知识分享的科普工作也没有太大的障碍。”翟明国强调,但科普工作更需要从国家层面由上往下抓,需要改变很多教育理念,拿出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支持科普工作。
张双南认为,2016年提出两翼理论,到现在《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出台,科学普及跟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更加具象化了。“可以说,我国藉此已进入到第四次科学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一次,我们不能只教授科学知识,更要普及科学史、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唯有如此,我们下一代才会更具有逻辑思维辨别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才不会学了一辈子的科学知识,到最后都不知道去哪了。” (陈杰)
“科普要想做得深入人心,让大家对科学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认识很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认为,科技工作者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研究传播出去,要保证科普的正确性,做好科学知识的引导,而只有把科研做得深入了,科普的切入角度才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认为,做好科普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科普离不开科技工作者支持,科技工作者是最有条件把科学知识说清楚的传播者。“做科普就是应该把公众和青少年引到科学的前沿。科学家其实应该要让公众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和做什么,这样做其实并不困难,因为科普要告诉公众的是科学的思路,是对科学问题的思考,而不是去讲解和解决具体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明国也认为,公众对知识的渴望贯穿于各个年龄阶段,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求知欲是可以引导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应该引导他们去了解和热爱科学,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将更有帮助。“我们应该抓住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和好奇心来做科普。如果公众只是执着地追求一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会被一些谣言、迷信甚至伪科学所误导。”
汪景琇提醒有意做科普的科技工作者,沉下心来做研究的人往往会处在一个很小、很专业的“峡谷”里,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并不是很深,所以需要清楚自己知识的局限性,避免偏执,科普工作中应该做到孔子提倡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能主观臆断地把自己还没有贯通的科学知识科普给公众。“此外,做科普要讲好科技成就,但也要讲清楚问题和困难。讲成绩是为了让年轻一代更加自信,说问题和不足,则是为了激发青少年的斗志,投身科学。”
进入新时代,科普事业肩负着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达成这一目标,必然离不开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的参与和努力。
“对于做科普,科研机构肯定没有问题,科技工作者因为是科学知识的创造者,对做基于知识分享的科普工作也没有太大的障碍。”翟明国强调,但科普工作更需要从国家层面由上往下抓,需要改变很多教育理念,拿出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支持科普工作。
张双南认为,2016年提出两翼理论,到现在《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出台,科学普及跟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更加具象化了。“可以说,我国藉此已进入到第四次科学启蒙的重要时期。这一次,我们不能只教授科学知识,更要普及科学史、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唯有如此,我们下一代才会更具有逻辑思维辨别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才不会学了一辈子的科学知识,到最后都不知道去哪了。”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