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09版
发布日期:
江淮大地花竞开 科普之树结硕果
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风采(10)
文章字数:6540
  金寨县科技馆:

  展开“科普之翼”放飞科学梦想


      孩子们正在欣赏“音乐特斯拉”展示的奇妙声光现象。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葛婷 实习记者 刘燕琳

  “快看!机器人会跳舞!”“自己还能把自己提起来吗?”“声波也能被看见呀!”……走进金寨县科技馆,一阵阵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传来,馆内声、光、水、机械、电子、实景模拟等各种各样的科普展品变成了可爱的游戏玩具,让他们目不暇接,同时,这些富有科技感的装置也让孩子们感到非常好奇,纷纷停下脚步认真聆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
  金寨县科技馆位于风景秀丽的金寨县梅山镇金江大道,馆总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现有展品展项59件、科普图书1000余册、科普挂图50套、展板85块。据工作人员介绍,展厅内设探索发现展区、智慧之光展区、美好家园展区、儿童友好家园图书角、青少年法治教育及防灾减灾科普展厅。自开放以来,金寨县科技馆充分发挥科普宣传主阵地作用,让参与者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技术,感受科技魅力,寓教于乐,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金寨县科技馆累计接待公众参观二十余万人次,先后被命名为“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六安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
  “馆内+馆外”展示科普双模式
  科技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如今,随着科技馆教育职能的逐渐加强,对外的社教活动已经成为科技馆发挥自身职能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我们也高度重视馆外的活动开展,认真践行‘馆内+馆外’科普的双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公众。”金寨县科技馆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馆内活动走实走深,金寨县科技馆充分利用馆内展教设备,做好馆内常态化展教工作,积极拓展和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兴趣、增长其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科技馆开放期间,通过科学探究、参观体验途径,开展数学、物理、防灾救灾、疫情防控、法治教育、全民阅读等科普教育活动。2021年全年接待金寨二中、古碑初级中学、金寨县莲花实验学校等参观团体12个,在馆内开展防灾减灾日、“六一”儿童节、全国科普日、“智爱妈妈行动”等主题科普活动4场次。同时,利用临时展厅常态化开设防灾减灾科普展,在序厅以展板展现方式,持续开放抗疫先进事迹宣传及道德模范宣传展览。
  馆外活动丰富多彩,金寨县科技馆持续开展各项馆外主题科普活动,在与公众的沟通交流中,展示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关系。2021年,科技馆依托科普大篷车巡展,深入古碑镇、白塔畈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2场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社区、进校园巡展活动10场次,参与开展防灾减灾、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科普活动。
  联动多方资源 激活科创动能
  金寨县科技馆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科学技术和社会在快速地发展,科技馆要发挥其科普展教功能,就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尽可能融入社会,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从科学的角度跟随或超前反映时代的信息。因此,他们把工作热情延伸到社会上更多的相关部门,尽可能多的与学校、科研单位、公司企业和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从而更好地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近年来,金寨县科技馆结合中小学的科学课程,开发了一系列互动性和趣味性强的科普活动,使中小学校成为科技馆的“大用户”。2021年,科技馆深入双河实验学校、铁冲实验学校等地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普讲座,到金江实验学校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到思源实验学校开展气象科普讲座……此外,科技馆还积极组织社会各界人员共同参与科普活动,2022年,组织公众参与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科普中国”落地应用等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增强科普教育成效,让公众感受科技的神奇,体验探索的快乐。
  笃行致远,砥砺前行。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放眼未来,金寨县科技馆将立足于本地特色文化,继续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通过不断完善和拓展自身的功能体系,展其长、尽其责,努力促进科普工作全面发展,为加快打造推动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添砖加瓦。


  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展惠民产业 共创绿色基地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葛婷 实习生 王雨若

      小朋友在园区内体验辣椒采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直线上升,健康生活现在已经成为大众所追捧的方向,新鲜优质的农副产品更是深受群众的青睐,舒城县科学农业研究所就是这样一所致力于培育高品质、高产量农作物的农业研究所。
  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位于六安市舒城县境内,其中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主要园区,园区面积6000亩,核心区域规划总面积120.98平方公里,主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种苗培育、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产品加工保鲜销售等工作。目前,研究所内园区已建成5000平方米科研中心、15000平方米智能化温室、4000平方米农产品初加工车间、18000平方米有机肥加工车间和1000亩设施大棚,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加速发展 建设优秀园区
  自2000年11月以来,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开拓创新,利用反租倒包方式租用农民土地建设试验示范基地,从最初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亩,拥有城关双丰试验基地和桃溪红光试验基地两处,基地已发展成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国家科普示范基地、安徽省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和安徽省优秀科技专家大院。
  一直以来,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按照“科技兴农、科普惠农”的发展思路,以“推广科技、培育人才、科技兴农、科普惠农”为宗旨,致力于引导群众改变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逐渐走上绿色农业发展之路。随着现代科学种植加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园区内已形成集瓜菜种苗培育、绿色食品蔬菜和水稻标准化生产、净菜保鲜加工、绿色稻米加工和有机肥加工、生态旅游休闲和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产业模式,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研究所更是承担了安徽省现代农业示范区——桃溪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6000亩的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018年,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复为我省第一个全国绿色食品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园区。
  园区通过自身发展,产业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现已成为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改委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农村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和安徽省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资源整合 展现科普担当
  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不仅专注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同时也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传播农业知识。8月上旬,舒城县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到桃溪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全程机械化农机服务中心参观。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们观看了叶类蔬菜的栽培,水稻的播种、犁耕和收割等农事活动。通过实地了解,学生们对农业知识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让学生们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以此教育学生们珍惜粮食。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体意识,舒城县桃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还联合舒城县小学举办小学生军训实践活动,教官带领学生们唱国歌、练军姿、走正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为发挥基地的科普作用,调动附近群众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研究所通过邀请技术人员举办讲座、现场指导和观摩学习等方式,及时向群众传授实用技术、信息知识、引进和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有效增加了群众的生产效益。
  科研所也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科普工作,多次组织青少年走进园区,通过现场教学介绍大棚作物和种植方式,帮助更多的青少年对农业知识有更近一步的了解,为传播农学知识打下基础。此外,研究所还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科普,通过互联网新型传播平台,拍摄制作科普视频,借助高质量“三农”相关的科普资源,并依托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平台开展大中小学生实践教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各阶层干部现场教学等活动。
  下一步,舒城县科学研究所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园”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优质粮油、绿色蔬菜、农产品深加工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健全“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销售、旅游”等功能,努力将园区创建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使园区成为现代农业科学研究试验田、人员培训观摩田、生态农业样板田和农业决策参考田。


   黄山学院搅拌摩擦焊接科普实验室:
  
   以科普资源为基石 探索发展新思路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孟宇婷

      学生参观智能化搅拌摩擦焊接设备。


  你是否能想象,一块小小的合金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能够应用于航天结构和制造业中?走进黄山学院搅拌摩擦焊接科普实验室,不仅丰富的展台展品、荣誉墙和搅拌摩擦焊接3D打印模型让人眼花缭乱,从众多精密的仪器设备中学习到的知识也让来此参观的游客受益颇深。
  黄山学院搅拌摩擦焊接实验室作为面向公众的集现代化、智能化、综合性于一体的大型科普场所,多年来坚持依托高校基础设施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实验室展教面积约1000平方米,内设智能制造板块、智能装配板块、力学性能板块、光学测试板块、热学板块等五大板块,分别展示搅拌摩擦焊接设备及搅拌摩擦加工展示产品。在科普工作中,黄山学院搅拌摩擦焊接实验室始终秉持“人人是科普的参与者,人人是科普的受益者”的宗旨,目前科普活动累计数百人参与。
  面向大众 激发热情
  “科普实验室共拥有搅拌摩擦焊接及相关后续加工仪器设备60多台,其中大部分都用于科普活动中的参观部分。”走在科普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自2018年12月建设搅拌摩擦焊接展厅以来,实验室通过现场教学、宣传视频、图文案例、产品展示、智慧教室等多种渠道进行科普讲解培训,既展示了搅拌摩擦焊接实验室的科学成果,又让参与讲解的科普工作人员接受了系统的科普教育。
  为了切实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科学素质,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实验室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多项科普教育活动。据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10月,实验室开展黄山学院科技传播计划科普进校园活动,来自机电工程学院的90多名学生来到实验室参观搅拌摩擦焊接相关设备,通过听取科普讲座学习相关知识,在切割试样、磨金相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平时我们很难有机会接触搅拌摩擦焊接设备,这次科普活动让我对这一领域产生了兴趣。”机电工程学院的李同学在活动后留言道。
  亲身实践对增强科普实效至关重要。2020年11月,85名机械专业的大一新生在科普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实验室,直观有效地了解了机械产品并开展学习实践;2020年12月,33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前往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了搅拌摩擦焊接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利用现有资源,实验室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科普教育,不但较好地宣传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还激发了青少年群体对搅拌摩擦焊领域的好奇心和科学研究的热情。”黄山学院搅拌摩擦焊接科普实验室科普负责人汪洪峰对记者说道。
  通过举办科普实践活动,黄山学院搅拌摩擦焊接实验室充分展示了搅拌摩擦焊接设备的焊接原理和智能制造及装配相关知识,有力地弘扬了科学精神,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群体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开展培训 积极探索
  科普活动,人才先行。为了进一步扩大实验室科普培训综合实力,2020年10月,实验室接待了阜阳姜楼学校(中学部)教师并开展科技培训。“在活动期间,科普工作人员针对国内外搅拌摩擦焊的现状展开了详实的介绍,在精心策划课程的前提下,我们还安排全体学员到实验室进行现场教学。”实验室科普负责人汪洪峰告诉记者,实验室还定期进行内部总结学习,及时更新科普内容,力求增强科普基地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科学认知,努力做到“科普新认知,服务新高度”。
  在开展培训课程之余,搅拌摩擦焊接科普实验室所研究的代表项目还荣获黄山市科学技术奖。“今后我们实验室会以提高学生及公众勇于实践、富于创新、崇尚科学的意识为原则,一方面抓好科普教育活动,培养科普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完善科普实验室建设,创设科技氛围,将开展面向社会及学校全体师生的科普知识竞赛和开设‘科普服务’信箱作为创新实验室科普工作的重点。”实验室科普负责人汪洪峰告诉记者。


  安徽朗巴航空科普馆:
  
   为求知的心插上腾飞的翅膀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葛婷 实习记者 王仁搏

      安徽朗巴航天科普馆开展研学游活动。


  志在长空、不坠青云,誓比肩九万里天外鹍鹏。安徽朗巴航空科普馆以科普飞行知识,点燃青少年爱国热情为己任,打造全省第一家“军事+科创”综合性科技体验馆,缔造振翅蓝天的飞翔之梦。
  创新加军旅 科普实力派
  安徽朗巴航空科普馆坐落于合肥新站区,是安徽第一家以“国防教育+智慧农业+光影技术+虚拟技术”为主题的综合性科技体验馆。场馆现主要包含两大专题展区七大子项目——以航空馆、国防展览、枪炮打靶射击为主题的军事化项目,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AR&VR等为主题的高科技项目,借助声、光、电、影等智能科技展示手段,生动形象地向广大青少年及市民普及航空军事与科学技术知识,通过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的展览展品,让青少年亲身参与,激发他们对军事与科技的兴趣与感悟,展现了独特的科普魅力。
  科普馆拥有丰富的活动开展经验,每年接待省内外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参观体验约25万人次。一直以来,朗巴航空科普馆积极发挥自身军旅特色打造大量科普研学产品,将拼搏挑战、超越自我的成长与蜕变带给每一位活动的参与者。
  国防科技展 燃青年热血
  为展示军备成果,给参观者科普器械知识,朗巴航空科普馆充分发挥自身第二课堂属性,拓展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新时代爱国青年。朗巴科普馆的游览以震撼为开端,烈日之下,一排重型军事装备更显高大。科普馆室外场地上,展示了以坦克、防空导弹为主的系列重型装甲车仿真模型,这些装备充分展示中国人民军队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丰功伟绩。
  室内展厅同样精彩,数十架战机模型整齐列于场馆两侧,利剑无人机、歼-20战机直指苍穹。讲解员细致地讲解空气动力学知识和设备研发背后的故事,科研人员们逐梦蓝天所付出的艰辛无不激发着游客飞翔天际的热情。
  闪转腾挪、灵活穿梭,无人机避开障碍物在空中画出自由轻灵的弧线。听完飞行知识讲解当然要亲自操纵无人机过一次飞行员的瘾,朗巴航空科普馆拥有一套完善的无人机飞行体验系统,操纵无人机悬停、翻滚,可以培养专注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作为无人机培训中心,朗巴航空科普馆也曾多次为无人机爱好者们组织教学活动,让初学者安全、规范地使用无人机设备,减少意外发生。
  特色研学营 收获促成长
  军事与农业是强国的两大根基,朗巴航空科普馆将军农两大方面融入科教活动,打造让孩子喜欢、受家长欢迎的系列研学营活动。每年暑假,朗巴航空科普馆都会推出青少年军事夏令营,通过军事化管理,还原营地军旅生活。在夏令营活动中,青少年不仅学习了航空航天、弹道原理、野外生存等知识,而且磨炼了意志,锻炼体格,改掉娇气、易挫、惰性的毛病,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在每天的军姿、军体拳、障碍跑等体能训练之中,孩子们的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理论知识还需动手检测。朗巴航空科普馆运用先进的AI技术,为参与研学营的孩子提供了坦克大战和魔法水稻两大实操体验项目,真实的再现了特定的场景画面。坦克大战活动中,孩子们需要自主编程,让坦克翻山跃岭,在不同的地形上展开作战,与其他队伍互相对抗,这既培育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也让他们在对抗中体会到团队协同配合的重要性。魔法水稻收割体验中,孩子们化身农夫抢收水稻,急不得也慢不得,屏幕中虚拟的镰刀不停地挥动着,孩子们的收获却是真实的,每一粒稻谷都来之不易,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
  此外,朗巴航空科普馆还为感兴趣的游客提供了电子显微镜微观拍摄和3D打印创意设计体验,无论是想要换一个视角观察熟悉的世界还是将脑海中存在地场景搬到现实,在朗巴科普馆都能得到满足。
  研有所悟,学有所得,游有所感,这是安徽朗巴航空科普馆一直以来的核心坚持。朗巴航空科普管坚持打造科普教育的第二课堂与科学乐园,以创新及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将航空科普、前沿科技、实景体验融汇一体,为每一颗求知探索的心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科普事业翱翔更高的蓝天。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