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科技促民生 科普惠健康
——2022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健康安全科普群展见闻
文章字数:2074
    学生在眼健康体验展位查看视力。

  “什么样的牙齿算健康?”“遇到紧急情况该怎么急救?”“还能和机器人玩乒乓球吗?”“有的细菌不但无害反而有益?”……这些“神秘”问题的答案,都能在全国科普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健康安全科普展找到!
  9月17日,2022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在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拉开帷幕。围绕健康安全科普主题,“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及食品安全展区”“涉疫科普与卫生健康展区”“防灾减灾展区”三大展区吸引了众多目光,各类与生活、健康安全息息相关的展品不断呈现在参观者眼前,让前来参加活动的广大群众在“玩”中了解到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近距离领略科技魅力、感受科学精神,从而品尝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大餐”。
  沉浸体验 科教互动“零距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维护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与安全。在展览展示活动现场,两臂机器人兵乒球对抗赛、安全逃生小游戏等体验式展位,回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他们蹦跳的身影儿、好奇的眼神仿佛迎来快乐的节日。
  “快来!开始了!”“我们一起一定可以接住球的!”“诶呀,它好厉害……”伴随孩子们阵阵尖叫惊呼,一个个乒乓球被机器人投出,仔细一看球的速度和力道每次都有所不同,惹得同学们呼朋唤友来这里挑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手持球拍互相鼓励,眼睛紧紧盯着吐球口,努力把掷出来的球反拍回去。
  “这个机器人有两个臂,右手臂手持球拍,左手臂负责吐球,球由鼓风机吹出后再去击打,就可以产生不同的线速度以及旋转的角速度,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速度,面向选手特性进行训练。”安徽省光学学会的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道,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运用两臂机器人针对不同的体质进行有效训练,可以加快实现在运动中加强健康素养的目标。
  “快快快!往这边走!”“这里是安全的!”在“面向家庭的防灾减灾互动体验”展区,同学们跟着指导,指尖在屏幕快速滑动,有条不紊地进行逃生体验。“这个是安全隐患排查系统,把家庭、学校和公共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模拟出来,通过游戏的形式寻找隐患点,排查错误系统同样会给出相应的提示……”合肥讯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逃生体验系统”涵盖了校园类、燃气爆炸类、火灾逃生类等多个场景,通过模拟各种突发情况,让公众在游戏体验中了解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应对,从而提高应急自救能力。
  紧贴互动 展教不再“说教式”
  健康安全科普不仅要注重专业性、知识性,更要贴近公众。活动现场,参展单位通过通俗化的语言,互动性强的表现形式,让健康知识更贴近大众,进而走进人们的心中。
  “要好好保护牙齿才能健康成长哦!”“正确的刷牙步骤应该是这样……”手拿牙齿模型和牙刷,安徽省口腔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和前来进行检查的同学做着详细的解释。他告诉记者,他们会给来参观的公众进行免费的口腔检查,同时通过内视镜,把牙齿上面的脏东西给公众展示出来,并在现场把正确的刷牙方法教给他们。“想不到刷牙不正确还有那么多危害,以后我一定会多加注意,克服这些坏习惯。”认真听完医护人员的讲解,不少同学都表示以后会更加关注口腔健康。
  “眼睛近视是什么体验?”面对充满好奇心的同学们,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故意卖了个关子,随后向他们展示出标有近视危害的大转盘,在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上手转动时,用轻松易懂的语言向他们科普眼部健康的知识,警惕近视危害。“当前我国学生群体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近视科学防控迫在眉睫,我们借助机电、机械、模型等多种互动形式为受众构建内容丰富的展教平台,用科学认知的力量,激发参观者的体验热情。”该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科普惠民 点亮大众生活
  今年的健康安全科普群展在应急科普的基础上,同样涵盖了各类日常科普内容,以科学的精神、方法和知识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生活服务。
  “对,就是这个位置,要用力一点,看到胸口起伏就有效果了……”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负责的“救”在你身边——灾害自救互救科普展位,医护人员正在通过人体模型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施救手法。“比如在户外看到一个人倒地的话,就要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主要是按压和吹气,理论上来说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在四分钟以内,学会这么一个急救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挽救生命多一项保障。”医护人员细致的介绍让不少同学又直呼学到了新技能,“我要认真学习,以后遇到危机时刻不会慌张啦!”拉着妈妈的女孩放开牵着的手,在人体模型旁边准备上手实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乎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食品添加剂科学认知科普展位,安徽大学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同学们使用检测仪,“将试剂盒放在仪器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出结果,可以从里面看出是否有农药残留。”同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众还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益菌,以此来向公众科普细菌不止是有害的,还有些对身体有益。“好神奇啊!”“原来这个还对我们有好处呀……”屏幕上微生物缓缓游动,让同学们的眼眸中连连闪过异彩,在心中形成了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葛婷 实习记者 刘燕琳)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