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科学应对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之浅见
文章字数:3058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新冠感染人数累计达5亿之多。目前我国疫情更是呈现多点暴发态势,面对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及无法识别的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无疑是早期发现感染者的重要手段。那当一个区域内发生疫情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科学、有效、安全地完成区域内全员的核酸检测工作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梳理。
一、采样点设置
1、科学规划采样点。各设区市应当综合人口数量、地理交通、核酸检测机构分布等情况,科学规划采样点布局。按每日6小时的采样时间计算,可参考2000-3000人设置一个采样点,600-800人设置一个采样台,原则上以小区为单位设置采样点。不得在医疗机构普通诊疗区设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点。
2、科学选择采样点。采样点应当选择空旷、通风良好、相对独立的场地,自然条件允许时鼓励设置室外采样点。
3、科学布置采样点。采样点内部合理划分等候区、采样区、清洁区、临时隔离区、防护用品脱卸区、医疗废物暂存区等区域。
(1)等候区:设置人行隔离通道及“一米线”标记,将《核酸采样操作指引》张贴在醒目位置,让等候区人员提前做好扫码准备,等候人群应佩戴口罩。
(2)登记区:登记台与采样台工作人员至少保持3米间隔,按规范做好个人防护;登记台与采样台的等候人群间隔至少3米,要有清晰的指引标识。
(3)采样区: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供应、桌椅、速干手消毒剂,环境物表消毒剂、采样管及拭子,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提供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采样台被采样人员与等候采样人员落实至少3米间隔,这点非常重要,如距离较近时有可能发生交叉感染。
(4)清洁区:设置在上风向,清洁区是存放清洁物品及生活用品,严格洁污划分与管理,避免污染。
(5)防护用品脱卸区:属于污染区,与其他区域有密闭性的物理隔断,张贴脱卸防护用品流程图,配备穿衣镜、外科口罩、速干手消毒剂、医疗废物桶等。最好有流动水源,创造条件分成两个区域,即一脱间和二脱间。要注意的是脱防护服区域可能被污染,不能在脱防护服区域脱去口罩帽子。
(6)临时隔离区:相对独立封闭空间,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同时要及时报社区和疾控部门按程序进行转运和上报。
(7)医疗废物暂存区:暂时存放采样现场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要求处置。
4、采样点均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保证人员单向流动,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有效分散待检测人员密度,对60岁以上老年人、孕妇、残障等群体应设置绿色通道独立采样。
二、采样点人员配备
1、采样人员: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采集的人员应当为经过培训有资质的医护人员,熟悉样本种类和采集方法,熟悉掌握样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核酸标本采样人员不能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员是同一批工作人员。
2、管理人员:负责现场工作协调、被检人员组织,采样范围调度、对外工作联络、后勤保障等。
3、社区服务人员、引导志愿者:负责引导被检人员信息填报,协助信息审核、样本条形码发放,配合采样人员粘贴条形码等。
4、安保人员: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等。
5保洁消杀人员:按照每个采样场所3-5人的配备标准环境消杀队伍,负责对采样场所实施终末消毒和医疗废物的转运。
三、采集点物资准备
采集点要有供电、通讯、网络、夜间照明等基础设施,备有体温检测仪、足够数量的桌椅、消毒用品、帐篷和保暖或降温设备等保障用品,根据当场条件及要求配备采样用的设备,如信息录入和扫码墩等设备、具备上网条件的智能手机、充电宝等以及醒目的相应指示牌、标示、指引线、围栏等。采样人员防护用品、采集管、提取试剂、检测试剂、标本运送箱、样本条形码等采样和检测耗材由相关部门统一配送。
四、核酸采集点人员防护
1、采样人员及信息登记人员:穿防护服或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帽子、面屏或护目镜、手套、靴套,做好手卫生。
2、安保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者:穿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帽子、手套,做好手卫生。
3、医疗废物转运人员:搬运涉及疫情的医疗废物,穿防护服、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帽子、防护手套、靴套等防护用品,搬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工作人员接触。
4、管理人员:如需维持现场秩序,穿工作服、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级别口罩)。
5、穿戴、脱卸防护用品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经过专门的理论培训、实践操作与考核,考核合格才可进入规定区域从事相关工作。注意:在投入战斗前,请确保你真正的会穿戴、脱卸和使用防护用品。
五、采集人员手卫生要求及注意事项
采集期间,采集人员每完成一次采集应立即用速干手消毒剂做手卫生,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手消毒后未执行下一次采集之前,避免碰触污染物体表面,如果污染应重新执行手卫生。手套破损或渗漏,应立即更换。口咽拭子采集时,持采集棉签的手部不得触碰被采集人员口唇及面部。若接触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有条件的立即在流动水下冲洗。
六、核酸标本的运送、接收、检测及注意事项
1、标本转运时应使用专用的标本转运箱,采集后的样本应放入专用标本箱(低温2-8℃)保存。在启动区域核酸采样 1个小时后,应将首批样本转运至检测机构,使检测机构开始运行。后续样本可每半小时至 2小时收集转运一次,保证采集后 3小时送达实验室。
2、保证转运箱清洁无污染,转运时对转运箱外表面用75%酒精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3、全员核酸筛查的样本箱,做好“大规模筛查样本”标识,并黏贴转运箱码,由采样人员移交给指定转运人员,并做好交接登记双签名。
4、标本转运箱需贴有相应的生物安全标识及紧急联系人及其联系电话。
5、标本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外科口罩、乳胶手套、隔离衣、一次性帽子。
七、核酸采集场所清洁消毒要求
1、采集点如为室内,以开门开窗不间断自然通风为主,如无条件自然通风,建议配备人机共存型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不间断空气消毒并注意采样人员在上风向,或每日采样结束后,无人条件下使用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2、如果为室外,空气无需进行喷雾消毒。
3、室内的物品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作用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地面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湿式拖试。
4、设备物体表面建议使用75%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八、核酸采样相关医疗废物处置要求
1、采样结束后,废物收集运送人员填写采集点、交接日期、数量或重量,将医疗废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盛装,鹅颈结封口,做好标识。
2、医疗废物收集桶应为脚踏式并带盖。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的3/4时,应当有效封口,确保封口严密,包装袋表面应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注意喷洒均匀)。
3、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再增加一层包装袋。
九、核酸采样现场注意事项
1、检测点的志愿者、管理人员、医护人员,作为确保核酸检测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做好采样工作、服务好群众的前提下,应该注重自身安全,注意防护用品不是穿得越多越好,要正确、科学选择。
2、穿戴防护用品的采样人员在相对固定区域,不得穿着大白防护用品随意去清洁区。穿戴防护服采样工作期间,不得有随意坐卧于地面、跳舞等动作。
3、采样人员、管理人员、志愿者注意戴好口罩、管好手,采样结束戴好口罩离开,减少在采样点逗留时间。
大规模核酸采样涉及环节多、人员多,如果组织管理不当,感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会出现人员聚集、交叉感染等风险。将大规模核酸采样中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必须规范管理,慎密组织,科学把控好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保障被采样人员、管理人员、采样人员安全。疫情防控,我们崇尚奉献精神,更要尊重科学。
(太和县中医院 李冰梅)
一、采样点设置
1、科学规划采样点。各设区市应当综合人口数量、地理交通、核酸检测机构分布等情况,科学规划采样点布局。按每日6小时的采样时间计算,可参考2000-3000人设置一个采样点,600-800人设置一个采样台,原则上以小区为单位设置采样点。不得在医疗机构普通诊疗区设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点。
2、科学选择采样点。采样点应当选择空旷、通风良好、相对独立的场地,自然条件允许时鼓励设置室外采样点。
3、科学布置采样点。采样点内部合理划分等候区、采样区、清洁区、临时隔离区、防护用品脱卸区、医疗废物暂存区等区域。
(1)等候区:设置人行隔离通道及“一米线”标记,将《核酸采样操作指引》张贴在醒目位置,让等候区人员提前做好扫码准备,等候人群应佩戴口罩。
(2)登记区:登记台与采样台工作人员至少保持3米间隔,按规范做好个人防护;登记台与采样台的等候人群间隔至少3米,要有清晰的指引标识。
(3)采样区: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供应、桌椅、速干手消毒剂,环境物表消毒剂、采样管及拭子,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提供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采样台被采样人员与等候采样人员落实至少3米间隔,这点非常重要,如距离较近时有可能发生交叉感染。
(4)清洁区:设置在上风向,清洁区是存放清洁物品及生活用品,严格洁污划分与管理,避免污染。
(5)防护用品脱卸区:属于污染区,与其他区域有密闭性的物理隔断,张贴脱卸防护用品流程图,配备穿衣镜、外科口罩、速干手消毒剂、医疗废物桶等。最好有流动水源,创造条件分成两个区域,即一脱间和二脱间。要注意的是脱防护服区域可能被污染,不能在脱防护服区域脱去口罩帽子。
(6)临时隔离区:相对独立封闭空间,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同时要及时报社区和疾控部门按程序进行转运和上报。
(7)医疗废物暂存区:暂时存放采样现场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要求处置。
4、采样点均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保证人员单向流动,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有效分散待检测人员密度,对60岁以上老年人、孕妇、残障等群体应设置绿色通道独立采样。
二、采样点人员配备
1、采样人员:从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采集的人员应当为经过培训有资质的医护人员,熟悉样本种类和采集方法,熟悉掌握样本采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核酸标本采样人员不能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员是同一批工作人员。
2、管理人员:负责现场工作协调、被检人员组织,采样范围调度、对外工作联络、后勤保障等。
3、社区服务人员、引导志愿者:负责引导被检人员信息填报,协助信息审核、样本条形码发放,配合采样人员粘贴条形码等。
4、安保人员: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等。
5保洁消杀人员:按照每个采样场所3-5人的配备标准环境消杀队伍,负责对采样场所实施终末消毒和医疗废物的转运。
三、采集点物资准备
采集点要有供电、通讯、网络、夜间照明等基础设施,备有体温检测仪、足够数量的桌椅、消毒用品、帐篷和保暖或降温设备等保障用品,根据当场条件及要求配备采样用的设备,如信息录入和扫码墩等设备、具备上网条件的智能手机、充电宝等以及醒目的相应指示牌、标示、指引线、围栏等。采样人员防护用品、采集管、提取试剂、检测试剂、标本运送箱、样本条形码等采样和检测耗材由相关部门统一配送。
四、核酸采集点人员防护
1、采样人员及信息登记人员:穿防护服或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帽子、面屏或护目镜、手套、靴套,做好手卫生。
2、安保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者:穿隔离衣、戴医用防护口罩、帽子、手套,做好手卫生。
3、医疗废物转运人员:搬运涉及疫情的医疗废物,穿防护服、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帽子、防护手套、靴套等防护用品,搬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工作人员接触。
4、管理人员:如需维持现场秩序,穿工作服、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级别口罩)。
5、穿戴、脱卸防护用品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经过专门的理论培训、实践操作与考核,考核合格才可进入规定区域从事相关工作。注意:在投入战斗前,请确保你真正的会穿戴、脱卸和使用防护用品。
五、采集人员手卫生要求及注意事项
采集期间,采集人员每完成一次采集应立即用速干手消毒剂做手卫生,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手消毒后未执行下一次采集之前,避免碰触污染物体表面,如果污染应重新执行手卫生。手套破损或渗漏,应立即更换。口咽拭子采集时,持采集棉签的手部不得触碰被采集人员口唇及面部。若接触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有条件的立即在流动水下冲洗。
六、核酸标本的运送、接收、检测及注意事项
1、标本转运时应使用专用的标本转运箱,采集后的样本应放入专用标本箱(低温2-8℃)保存。在启动区域核酸采样 1个小时后,应将首批样本转运至检测机构,使检测机构开始运行。后续样本可每半小时至 2小时收集转运一次,保证采集后 3小时送达实验室。
2、保证转运箱清洁无污染,转运时对转运箱外表面用75%酒精或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3、全员核酸筛查的样本箱,做好“大规模筛查样本”标识,并黏贴转运箱码,由采样人员移交给指定转运人员,并做好交接登记双签名。
4、标本转运箱需贴有相应的生物安全标识及紧急联系人及其联系电话。
5、标本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外科口罩、乳胶手套、隔离衣、一次性帽子。
七、核酸采集场所清洁消毒要求
1、采集点如为室内,以开门开窗不间断自然通风为主,如无条件自然通风,建议配备人机共存型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不间断空气消毒并注意采样人员在上风向,或每日采样结束后,无人条件下使用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2、如果为室外,空气无需进行喷雾消毒。
3、室内的物品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作用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地面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湿式拖试。
4、设备物体表面建议使用75%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八、核酸采样相关医疗废物处置要求
1、采样结束后,废物收集运送人员填写采集点、交接日期、数量或重量,将医疗废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盛装,鹅颈结封口,做好标识。
2、医疗废物收集桶应为脚踏式并带盖。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的3/4时,应当有效封口,确保封口严密,包装袋表面应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注意喷洒均匀)。
3、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再增加一层包装袋。
九、核酸采样现场注意事项
1、检测点的志愿者、管理人员、医护人员,作为确保核酸检测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做好采样工作、服务好群众的前提下,应该注重自身安全,注意防护用品不是穿得越多越好,要正确、科学选择。
2、穿戴防护用品的采样人员在相对固定区域,不得穿着大白防护用品随意去清洁区。穿戴防护服采样工作期间,不得有随意坐卧于地面、跳舞等动作。
3、采样人员、管理人员、志愿者注意戴好口罩、管好手,采样结束戴好口罩离开,减少在采样点逗留时间。
大规模核酸采样涉及环节多、人员多,如果组织管理不当,感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会出现人员聚集、交叉感染等风险。将大规模核酸采样中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必须规范管理,慎密组织,科学把控好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保障被采样人员、管理人员、采样人员安全。疫情防控,我们崇尚奉献精神,更要尊重科学。
(太和县中医院 李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