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子宫肌瘤的患病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护理?
文章字数:2977
女性的健康问题在当下备受人们关注,女性疾病类型多样,子宫肌瘤为其中一种,发病率较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子宫肌瘤以良性肿瘤体居多,尽管如此,其危害性仍然不可忽视。大多数患者在发生该疾病后,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都受到极大地影响。现代女性应该正视此种疾病,积极了解什么是子宫肌瘤?什么原因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疾病有哪些有效的护理方式?只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疾病才能够使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降低疾病造成的损伤。
1、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为女性多发病与常见病,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不仅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时,需要警惕恶变的可能,因此要对其防治予以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指出20岁以下的子宫肌瘤患者较罕见,该疾病的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在发生之初通常无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变化,其相关症状体征均是在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子宫肌瘤分为三种类型:①肌壁间肌瘤,约占总数的60%~70%;②浆膜下肌瘤,约占总数的20%;③黏膜下肌瘤,约占总数10%~15%。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有时几种类型的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其具有多种表现,包括:
(1)经期异常:子宫肌瘤发生之后最为常见的异常表现即月经期延长与月经量增加;
(2)白带增加:受到疾病的影响,子宫腔面积会出现明显的增大,白带也会随之增加,当合并感染问题时,白带表现为脓样;
(3)下腹部肿块:肌瘤较小时在腹部摸不到肿块,当肌瘤增大至妊娠3个月大小时,可于下腹正中扪及肿块,实性、可活动、无压痛,特别是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触摸更加明显;
(4)压迫症状:子宫前壁下段肌瘤的生长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宫颈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可引起下腹坠胀行、便秘等症状。阔韧带肌瘤或宫颈巨型肌瘤可引起输尿管扩张甚至发生肾盂积水。
(5)其他伴随症状:主要包括有腰酸背痛、小腹坠胀,经期加重;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有急性下腹痛,并伴发热、恶心;黏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可引起不孕或流产。
由于疾病早期多无或少有临床症状,导致许多患者通过体检发现自己的病情,甚至还存在终身未发现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子宫肌瘤高发年龄段的妇女,应定期进行子宫肌瘤排查。
2、子宫肌瘤患病原因包括哪些?
(1)遗传:医学领域认为疾病大多与遗传具有一定的联系,部分女性已经非常关注子宫的健康,但仍会患病,调查发现其家族成员有子宫肌瘤病史。
(2)性生活:正常、协调的性生活对躯体激素分泌可产生有利影响,性生活失调问题长时间存在的情况下,易造成激素分泌紊乱,女性可能发生盆腔慢性充血问题,进而刺激子宫肌瘤生长。
(3)未生育女性更年期提前:有资料显示与未生育女性相比,有过生育史的女性步入更年期的时间晚,而女性步入更年期之后,躯体排卵活动会逐渐停止,这一点对子宫存在一定刺激,是刺激子宫肌瘤发作的重要因素。
(4)精神抑郁:现代女性大多需要兼顾工作与家庭生活,巨大的压力下很难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女性易处于抑郁状态,此时女性躯体雌激素分泌也会出现改变,易引起子宫肌瘤。
(5)饮食不合理:减肥是现代女性口中经常可听到的话语,为了完成减肥目的,不少女性开启了节食之路,这种不合理的瘦身方式,使子宫肌瘤隐患更大。
(6)使用激素类药品或者保健品:养生观念的改变与养生意识的提高,刺激众多女性购买与使用一些药品或保健品,在其中不少含有激素类物质,摄入过多后对躯体内分泌可产生影响,致使内分泌紊乱,进而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
上述因素均对子宫肌瘤有着重要的诱导作用,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生活中我们往往难以完全的规避,但是若能够熟悉这些病因,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生活饮食,对疾病加强预防,对减少疾病发生率,减轻疾病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3子宫肌瘤护理方式
3.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临床认为积极的情绪能够缓和病情发展,对疗效有一定强化作用,可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首先患者要具备正确的疾病认知,了解其治疗后愈后良好,避免焦虑;其次家人在语言上予以支持、安慰,增强康复信心;最后可加强运动,放松身心。
3.2随访治疗
肌瘤小、症状不明显,或已近绝经期的妇女,可每3~6个月随访一次,症状较轻者可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常用雄激素如丙酸睾酮注射液对抗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萎缩,收缩平滑肌减少出血。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严重腹痛、有蒂扭转引起急腹痛,能确定肌瘤是不孕和流产的唯一原因者,肌瘤生长较快、怀疑有恶变者需要实施手术。
3.3饮食管理
合理饮食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因此子宫肌瘤患者必须合理规范日常膳食。(1)饮食调整:建议患者保持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可选择鸡蛋与瘦肉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选择五谷杂粮为主食,包括豆类与玉米;日常适量摄入水果蔬菜及干果。确保膳食均衡的同时禁食辛辣刺激类食物。(2)患者禁忌食物:患者避免使用狗肉、羊肉、螃蟹、鳗鱼等可致气血过旺,促进肌瘤的生长;胡椒、花椒、辣椒、白酒等调料对女性内分泌可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禁食。
3.4日常护理与观察
日常护理更有助于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护理措施包括:(1)平时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惫,尤其是在经期,需要格外重视休息。(2)日常生活中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过紧、化纤内裤;当白带较多时,需注意外阴冲洗干净。(3)肌瘤确诊后若无需手术者,应加强对自身症状体征变化的监测,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掌握子宫肌瘤实际生长情况;当观察子宫肌瘤体生长停止或增长缓慢时,可适当减少复查次数,一般建议半年1次;当观察到子宫肌瘤体的涨势明显时,需要及时就诊,择期手术并做好术前准备,避免危及到生命。(4)完善避孕措施,妊娠对子宫可形成巨大压力,危害极大,尤其是有人工流产史的患者,其子宫本就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够恢复,并且期间存在较多的炎症风险,因此无论是药物治疗患者还是手术治疗之后的患者,均需要完善避孕措施,避免因妊娠刺激子宫肌瘤病情加重或复发。(5)子宫肌瘤合并妊娠者应及时至医院就诊,肌瘤合并中晚期妊娠者要定期孕检,多能自然分娩,不需急于干预;但要警惕妊娠期及产褥期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患者可发生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等;子宫肌瘤可导致产程异常发生难产,此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剖宫产的准备。
4、结语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由于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情况较多见,大多数人只能够在体检活动中或疾病发展严重时发现此病。鉴于该病存在一定比例的恶变可能,广大女性有必要增加对子宫肌瘤的了解,在发现疾病后能够做到不焦虑、不畏惧,积极应对,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发生率;针对子宫肌瘤患者予以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无论是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还是手术干预后的患者,都可对其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疾病预防的价值永远高于治疗,所以健康女性也需要重视子宫肌瘤疾病,在日常加强预防,方式包括积极掌握病因,积极学习了解女性生理卫生知识;坚持定期体检,特别是月经有异常的妇女,以便及时发现病症;避免长时间服用孕激素、雌激素类保健品或药品;针对子宫相关病变加强重视,予以早期治疗;重视劳逸结合,维持舒适、健康的心理;家族成员中有子宫肌瘤病史者,要加强预防,重点维持经期个人卫生与性生活卫生,规避发病因素,定期检查,降低肌瘤发病率。
1、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为女性多发病与常见病,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不仅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时,需要警惕恶变的可能,因此要对其防治予以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指出20岁以下的子宫肌瘤患者较罕见,该疾病的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在发生之初通常无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变化,其相关症状体征均是在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子宫肌瘤分为三种类型:①肌壁间肌瘤,约占总数的60%~70%;②浆膜下肌瘤,约占总数的20%;③黏膜下肌瘤,约占总数10%~15%。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有时几种类型的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其具有多种表现,包括:
(1)经期异常:子宫肌瘤发生之后最为常见的异常表现即月经期延长与月经量增加;
(2)白带增加:受到疾病的影响,子宫腔面积会出现明显的增大,白带也会随之增加,当合并感染问题时,白带表现为脓样;
(3)下腹部肿块:肌瘤较小时在腹部摸不到肿块,当肌瘤增大至妊娠3个月大小时,可于下腹正中扪及肿块,实性、可活动、无压痛,特别是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触摸更加明显;
(4)压迫症状:子宫前壁下段肌瘤的生长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宫颈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可引起下腹坠胀行、便秘等症状。阔韧带肌瘤或宫颈巨型肌瘤可引起输尿管扩张甚至发生肾盂积水。
(5)其他伴随症状:主要包括有腰酸背痛、小腹坠胀,经期加重;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有急性下腹痛,并伴发热、恶心;黏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可引起不孕或流产。
由于疾病早期多无或少有临床症状,导致许多患者通过体检发现自己的病情,甚至还存在终身未发现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子宫肌瘤高发年龄段的妇女,应定期进行子宫肌瘤排查。
2、子宫肌瘤患病原因包括哪些?
(1)遗传:医学领域认为疾病大多与遗传具有一定的联系,部分女性已经非常关注子宫的健康,但仍会患病,调查发现其家族成员有子宫肌瘤病史。
(2)性生活:正常、协调的性生活对躯体激素分泌可产生有利影响,性生活失调问题长时间存在的情况下,易造成激素分泌紊乱,女性可能发生盆腔慢性充血问题,进而刺激子宫肌瘤生长。
(3)未生育女性更年期提前:有资料显示与未生育女性相比,有过生育史的女性步入更年期的时间晚,而女性步入更年期之后,躯体排卵活动会逐渐停止,这一点对子宫存在一定刺激,是刺激子宫肌瘤发作的重要因素。
(4)精神抑郁:现代女性大多需要兼顾工作与家庭生活,巨大的压力下很难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女性易处于抑郁状态,此时女性躯体雌激素分泌也会出现改变,易引起子宫肌瘤。
(5)饮食不合理:减肥是现代女性口中经常可听到的话语,为了完成减肥目的,不少女性开启了节食之路,这种不合理的瘦身方式,使子宫肌瘤隐患更大。
(6)使用激素类药品或者保健品:养生观念的改变与养生意识的提高,刺激众多女性购买与使用一些药品或保健品,在其中不少含有激素类物质,摄入过多后对躯体内分泌可产生影响,致使内分泌紊乱,进而导致子宫肌瘤的发生。
上述因素均对子宫肌瘤有着重要的诱导作用,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生活中我们往往难以完全的规避,但是若能够熟悉这些病因,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生活饮食,对疾病加强预防,对减少疾病发生率,减轻疾病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3子宫肌瘤护理方式
3.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临床认为积极的情绪能够缓和病情发展,对疗效有一定强化作用,可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首先患者要具备正确的疾病认知,了解其治疗后愈后良好,避免焦虑;其次家人在语言上予以支持、安慰,增强康复信心;最后可加强运动,放松身心。
3.2随访治疗
肌瘤小、症状不明显,或已近绝经期的妇女,可每3~6个月随访一次,症状较轻者可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常用雄激素如丙酸睾酮注射液对抗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萎缩,收缩平滑肌减少出血。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严重腹痛、有蒂扭转引起急腹痛,能确定肌瘤是不孕和流产的唯一原因者,肌瘤生长较快、怀疑有恶变者需要实施手术。
3.3饮食管理
合理饮食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因此子宫肌瘤患者必须合理规范日常膳食。(1)饮食调整:建议患者保持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可选择鸡蛋与瘦肉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选择五谷杂粮为主食,包括豆类与玉米;日常适量摄入水果蔬菜及干果。确保膳食均衡的同时禁食辛辣刺激类食物。(2)患者禁忌食物:患者避免使用狗肉、羊肉、螃蟹、鳗鱼等可致气血过旺,促进肌瘤的生长;胡椒、花椒、辣椒、白酒等调料对女性内分泌可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禁食。
3.4日常护理与观察
日常护理更有助于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护理措施包括:(1)平时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惫,尤其是在经期,需要格外重视休息。(2)日常生活中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过紧、化纤内裤;当白带较多时,需注意外阴冲洗干净。(3)肌瘤确诊后若无需手术者,应加强对自身症状体征变化的监测,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掌握子宫肌瘤实际生长情况;当观察子宫肌瘤体生长停止或增长缓慢时,可适当减少复查次数,一般建议半年1次;当观察到子宫肌瘤体的涨势明显时,需要及时就诊,择期手术并做好术前准备,避免危及到生命。(4)完善避孕措施,妊娠对子宫可形成巨大压力,危害极大,尤其是有人工流产史的患者,其子宫本就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够恢复,并且期间存在较多的炎症风险,因此无论是药物治疗患者还是手术治疗之后的患者,均需要完善避孕措施,避免因妊娠刺激子宫肌瘤病情加重或复发。(5)子宫肌瘤合并妊娠者应及时至医院就诊,肌瘤合并中晚期妊娠者要定期孕检,多能自然分娩,不需急于干预;但要警惕妊娠期及产褥期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患者可发生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等;子宫肌瘤可导致产程异常发生难产,此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剖宫产的准备。
4、结语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由于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情况较多见,大多数人只能够在体检活动中或疾病发展严重时发现此病。鉴于该病存在一定比例的恶变可能,广大女性有必要增加对子宫肌瘤的了解,在发现疾病后能够做到不焦虑、不畏惧,积极应对,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发生率;针对子宫肌瘤患者予以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无论是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还是手术干预后的患者,都可对其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疾病预防的价值永远高于治疗,所以健康女性也需要重视子宫肌瘤疾病,在日常加强预防,方式包括积极掌握病因,积极学习了解女性生理卫生知识;坚持定期体检,特别是月经有异常的妇女,以便及时发现病症;避免长时间服用孕激素、雌激素类保健品或药品;针对子宫相关病变加强重视,予以早期治疗;重视劳逸结合,维持舒适、健康的心理;家族成员中有子宫肌瘤病史者,要加强预防,重点维持经期个人卫生与性生活卫生,规避发病因素,定期检查,降低肌瘤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