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科普关于科学坐月子的具体措施
文章字数:3007
  妊娠期、分娩及产后女性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生殖系统以及乳房的变化最为明显。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间通常为6周,在医学上称为产褥期,与民间所说的“月子”是比较吻合的一个时间段。所以“坐月子”确实很有必要,但坐月子绝不是不刷牙、不洗澡、不下床。本文将科普关于如何科学坐月子,避免“月子病”的相关知识。
  1.产后生理篇
  (1)小便:因生产时体力消耗过多,第一次下地前,要先在床边坐立片刻,无头晕等不适症状再入厕以免发生晕厥。第一次小便要在产后4~6小时内排出,否则会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且易形成尿潴留导致小便无法解出,则需要导尿,增加不必要的痛苦。产妇需少量多次的饮用温开水,利于排尿。(2)恶露:分娩之后阴道排出液体叫恶露,恶露一般持续4~6周,恶露的颜色从暗红色逐渐变成淡红色、褐色、白色。若恶露的量有所增加,有大块的血块,或分泌物有异味,并出现发烧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3)睡眠: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分娩都会让人非常疲惫,所以一定要保证自己的睡眠。(4)身体清洁:坐月子不洗澡不仅影响宝妈的心情,还容易使皮肤黏膜积累大量病菌,发生皮疹或感染。月子里洗澡应选择擦浴或淋浴,产后42天内不建议盆浴,避免感染,剖宫产的宝妈要等伤口好了才可洗澡。室温不能太低,水温37℃左右或稍热为宜,浴室需要开排气,洗澡5~10分钟为宜。避免因出汗太多易致头昏、恶心等。孕期牙龈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增生,产后易发生牙龈炎甚至龋齿,饭后及时用软毛牙刷牙,清洁口腔。(5)产后运动:产后应根据身体情况,尽早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始产后康复锻炼。产后康复锻炼有利于身体恢复、排尿排便,避免或减少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且能使盆底及腹张力恢复。(6)室内环境:房间应该定期通风,通风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左右太阳出来的时候和下午3~4点钟。通风时保持皮肤和衣物干燥,不要正对风口。(7)饮食:坐月子期间饮食要均衡全面,尽量吃一些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坐月子并不是必须每天食用大鱼大肉,合理膳食最重要,适当多喝汤水,有利于下奶。(8)性生活:顺产后42天内绝对禁止性生活,一般情况下产后6~8周后恢复性生活比较合适,但即使没有来月经,却并不代表没有排卵,因此产后同房一定要做好避孕。(9)浮肿及出汗:产后脚踝和手指都有可能出现浮肿,所以要经常活动手指,让脚踝做一些绕圈的运动。产后1周内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汗液,在夜间和刚睡醒的时候尤其明显,要注意补充水分,并更换清洁透气的衣服。此外千万不要厚衣物、厚被子的“捂着”,此举可能会因过度保暖导致中暑身亡的悲剧。(10)产后疼痛:因为子宫的收缩,可能会感觉到抽搐似的疼痛,这是正常的子宫恢复的过程。这种感觉会在喂母乳时更加明显,但无需特殊用药。
   2.产后伤口篇
  2.1会阴侧切伤口

  一般会阴侧切在术后的一周左右就可以愈合。完全恢复大概需要1~3个月,一定要注意产后侧切伤口护理。(1)防止外阴感染:保持外阴的清洁,勤换卫生护垫,避免恶露浸泡伤口,谨防感染,每天用消毒棉由前向后擦拭外阴;大小便之后都应该用水冲洗会阴,由前往后冲洗,避免细菌感染。(2)防止伤口拆线后裂开:拆线后的几天内,避免做用力下蹲动作,解便时先收会阴和臀部后再坐在马桶上,以防会阴伤口裂开。产后1个月内,不要提举重物,也不要做任何耗费体力的家事和运动。产后6周内,应避免性行为。(3)保持排便通畅:多摄取高纤食物,以避免便秘。产后便秘易造成伤口再度裂伤,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多补充水分,每天尽量喝足2000cc。(4)避免伤口血肿:产后最初几日采取右侧卧位。术后1~2小时内伤口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很可能是缝合前止血不够而形成血肿,需立即联系医生。(5)需要就医的情况:伤口血肿,缝合后1~2小时刀口部位出现严重疼痛,而且越来越重,甚至出现肛门坠胀感;伤口感染,产后2~3天,伤口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有时伴有硬结,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伤口拆线后裂开,有个别宝妈在拆线后会发生伤口裂开,如此时已经出院,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处理。
   2.2剖宫产伤口
  剖宫产伤口面积大,需要4~6周左右才能完全恢复。手术后不要过早清除皮肤切口的痂,如果过早强行去除痂,仍处于修复阶段的表皮细胞将被带走,甚至皮肤组织也将被撕掉,这将刺激伤口并导致瘙痒和过多的疤痕形成。此外,避免阳光直射,防止紫外线刺激色素沉着。伤口发痒,不能抓伤或烫伤。剖腹产后大约两三周,疤痕开始增生,此时,局部发红、紫色、变硬并从皮肤表面突出。3~6个月后,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停止,瘢痕逐渐变平变软,颜色变为深棕色。这时,剖腹产的疤痕会有些痛也会感到很痒,特别是当出汗太多或天气变化时,一些妈妈就会忍不住要挠痒,甚至于挠破和出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使用一些外用药物,但哺乳的母亲在使用药物时应谨慎,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也可使用各种合格的和许可的疤痕贴纸。切勿用手抓挠、用衣服摩擦或用水烫洗,这样只会加重局部刺激,使结缔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并进一步引起瘙痒。
   3.乳房护理篇
  3.1产后乳房护理

  母乳喂养就是一个带菌喂养的过程,有助于建立宝宝跟妈妈一样的菌群,从而建立宝宝自己的抵抗力。正常哺乳前不需要清洁乳头。过度频繁地清洗乳头反而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保护层,引起乳头皮肤干燥瘙痒或者龟裂。乳头有伤口可以用淡盐水清洗,不建议使用酒精类消毒剂,明显伤口的地方可以外涂外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比如百多邦等。乳头白点是乳头和宝宝口腔摩擦导致的上皮损伤,通常跟宝宝含乳头太浅有关,要调整哺乳姿势,使乳头达到宝宝的软腭部分。堵奶后出来的黄色或者牙膏状的液体是淤积后浓缩的乳汁,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不需要停止哺乳,反而需要更高频率喂这侧乳房,孩子是最好的通乳师,变化不同哺乳姿势可帮助疏通乳房各个方向。
   3.2乳房胀痛
  一般情况下,宝宝出生2~7 天妈妈会出现乳房胀痛,叫做生理性乳涨。生理性乳涨往往是整个乳房连同腋下一起胀痛。而堵奶或者乳腺炎,通常是乳房的局部地区有疼痛或者肿块,并且还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的情况。如果出现生理性乳涨,最主要做法就是频繁哺乳,排出乳汁是最好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冷敷,哺乳的时候或者哺乳之后,可以用毛巾包住冰块放在乳房上冷敷,让乳房降温,减轻肿胀和疼痛。热敷,哺乳之前可以用温水浸湿毛巾热敷乳房或者洗个热水澡,促进排乳。针对生理期乳涨冷敷效果会更好一些。
  4.产后心理篇
  孕期应该跟家人特别是丈夫进行充分的沟通,以便在产后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生完宝宝之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立刻下降,这样一个大幅度的落差会对情绪造成影响,是导致女性产后忧郁或者患抑郁症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妈妈们在孕期就要学习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减轻产后压力。家庭成员也要多包容产妇,照顾产妇情绪、接纳心理上的改变。
  5.产后42天复查
  产后42天复查,主要是对宝妈身体一般机能恢复、产后伤口恢复、盆底功能和子宫等器官恢复状况做一个综合检查。要重视盆底肌康复,在医院进行常规的盆底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盆底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妊娠期阶段和产后阶段脏器脱垂和尿失禁的发生风险。产后腹部增大,可能是腹直肌分离由于孕期,婴儿在子宫内逐渐增大以及孕期女性腰背部姿势的改变,将腹直肌向肚脐两侧过度拉伸,改变了腹直肌功能位,导致产后腹壁松弛、腰背部疼痛等问题久久不能缓解。医护人员会根据宝妈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 (太和县中医院 李文娟)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