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文章字数:3597
  安庆市桐城市:

推进全民科普 筑牢创新根基


  桐城市入选“科创安徽”首批试点城市。

  基层科协组织不断完善,科普活动有声有色,创新工作亮点纷呈,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翻看近年来的成绩单,桐城市科普工作可谓硕果累累。通过不断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努力增强科普能力,扎实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桐城市科协把牢理想信念的“定盘星”,锤炼担当实干“真本领”,恪守为民服务“赤子心”,科普事业不断迈向新台阶,荣获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称号。
  以人为本 创新工作惠民生
  科协作为联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引导科技资源走进乡村、社区、学校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桐城市科协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打造科普示范品牌,近三年,桐城市已建立各类科普e站41个,通过电视、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手段开展新冠肺炎病毒预防及疫苗接种等应急科普宣传,进一步加强市区突发应急科普宣教工作;与市融媒体中心签订合同,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开设科普专栏,定期播放和刊登科普知识;积极推动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科普资源传播分享,截至2021年,桐城市科普中国App实名注册科普信息员13400人,分享文章总量达3280万余次,注册量、传播量、月活量在安庆市均居首位,“2021年全国科普日”桐城市网上平台申报活动352场,其中线上活动144场。
  除了线上拓宽科普影响力以外,桐城市还聚力打造科普新亮点,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和防震减灾宣传月期间,积极打造科普微课堂、云讲堂,开展政协委员讲科普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桐城科技馆全国科学实验挑战赛等活动受到中国科协表扬。
  汇聚各方资源 担当务实促振兴
  汇聚科技力量,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桐城市充分利用好各项科技资源,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工作下沉到基层,开展科普为民惠民乡村行、智爱妈妈行动、农村少儿爱科学等活动,2021年,每单项活动均达2场以上,同时依托基层涉农站所、农技协、科技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广泛动员农村居民、农业生产者、基层科教文卫工作者、科技志愿者、涉农从业人员参赛,对全市竞答次数前20名且答题基数不少于5000次的参赛者和所在辖区内人均基数前3名的镇(街道)科协负责人给予奖励,全市共5475人参与活动,答题次数达556901次。为提升桐城市科技发展走向新台阶,市科协牵头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园区、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单位开展走访调研和技术服务不少于5次,设立省汽车工程学会桐城市科协服务站,开展汽车工程相关调研。
  立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党群中心等阵地,桐城市科协高举为民服务的旗帜,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市各镇(街道)、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及相关学校、企业、学会(协会)均已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村(社区)基本全覆盖,截至2021年,共注册志愿者7383人,成立服务组织471支,开展活动3328余场。
  争优创新的干劲和砥砺奋进的作风,让桐城市屡获佳绩:成功入选“科创安徽”首批试点城市,连续三年被认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桐城市科技志愿服务队获评2021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2021年以来桐城市科协系统共有6人分别获中国科协、安徽省科协、安庆市科协表彰奖励,充分发挥榜样先进的示范推动作用,桐城市西苑社区成功入选中国科协城镇社区科普创新试点项目。
  乐于走出去,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敢于沉下去,深入基层、接通地气;坚持干下去、提升修养、增长才干。桐城市将继续聚焦靶心,多点发力,广泛开展科学素质主题宣传活动、抓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推进学会协会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努力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用真心实意谱写科技兴市新篇章。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合肥市肥东县:
  

厚植创新土壤 用科技赋能大美肥东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企业科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无数有志之士共同努力。而科协系统作为这条发展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肥东县坚持重点实施“科教兴县、科普先行”战略,精准发力、全域推进,站在大局谋科普、深入细处抓科普、借势借力强科普,着力构建品牌、平台、机制、队伍、阵地五位一体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科普事业实现了“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创特色,整体工作上台阶”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东部新城发挥积极作用。
  2021年肥东县荣获“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单位”、第一批“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称号。被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联盟评为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
  夯实组织基础 科普事业走向新台阶
  组织有活力,工作有动力,肥东县积极吸纳本地“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到乡镇科协兼、挂职,鼓励其结合自身专业开展科普活动。保证协会有人管事,遵章理事,有钱办事,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对18个乡镇和2个园区的科普工作实行定期指导,营造乡镇(园区)科协团结奋进、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形成了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局面。全县248个村(社区)均成立科普协会或科普小组,每所中小学均配备2名以上科学教师或3名以上专兼职科技辅导员。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队,网上注册总队1个,18个乡镇分队和170个村、社区支队,形成了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纵横协调的科普志愿服务网络。每年开展“科普之春”送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防震减灾科技志愿服务活动90场以上。有力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工作活跃的科普队伍。
   面向“四类人群”科普工作走入民心
  户户有炊烟、人人笑开颜的美丽乡村写照,不只是停留在梦里,而应该将梦想转换为前进的激情和动力,让理想照进现实。肥东县急民生所需,加大对“四类”重点人群科普培训力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7万人,实现转岗就业1.3万人。组织就业技能培训1.49万人,组织新录用员工岗前培训7302人,组织技能提升培训4348人,组织技能脱贫培训1776人,为企业举办两期科技创新方法培训,受教育达700人次。县科协和教体局多次举办肥东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等比赛,举办科幻画、科技创新辅导员培训1046人次,累计获省级奖项165个、市级奖项354个,位居合肥五县一市第一。全县共举办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班35期、知识讲座49期,参训学员4198人,对机关公务员开展“周六大讲堂”活动116期,参加学习19850人次。组织党委(党组)理论组学习1421期,参学达8.6万人次,组织干部参加网上在线教育达1600多人。全县95%以上的乡镇干部和90%以上的农村党员及村居、社区干部接受了科技培训,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贡献核心力量。
  同时,肥东县积极调动企业科协科技助农,与县域内丰乐农化科协深度合作,组织科技人员通过创新创造、创建工作室、送科技下乡、试验示范等多种形式服务乡村、服务三农,丰乐农化科协科技人员先后取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1项,获得安徽省发明专利优秀奖6项,11项发明专利实现了产业化,成功应用于农业生产,践行“藏粮于技”,助力乡村振兴。
  激发创新动力 科普品牌特色非凡
  3次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农民网络知识竞答优秀组织单位”;分别被省、市科协评为“科普先进集体”;被中国科协评为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优秀单位,被授予安徽省科协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荣获“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单位”和第一批“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称号;全民科学素质考核肥东县连续三年位居合肥市第一……优异的成绩背后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和积极向上的创建动力。
  肥东县着力推动科普事业蝶变跃升,积极举办科普之春科普赶集活动,每年组织县委宣传部、教体局等部门到乡镇街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举办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2场次,参与互动学生6万人次。每年两次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巡展50多所中小学,4万多名学生受益。培育青少年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县科协推出“学科学攒积分赚红包”微信有奖活动。每天推送一定数量兼具实用、保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常识供用户阅读,让手机控的人群足不出户在掌股之中就能学习科普、参与科普,不断提升“肥东科普”微信公众号的关注率、点击率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多措并举,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和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全县公民的科学素质。结合各个主题日活动,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五进活动,开展保健咨询、街头义诊、科普赶集、实用技术培训,专家进校园讲科普、农技协科普大讲堂等科普活动,年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全县常住人口的80%以上。
  既要领跑做示范,又要助跑广参与,下一步,肥东县将大力发展科普惠民事业,不断推进科普示范阵地建设,锤炼科普工作真本事,各项科普事业迈向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加快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科技动力。(伊静任声权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黄文静)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