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09版
发布日期:
江淮大地花竞开 科普之树结硕果
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风采(7)
文章字数:6429
  淮河文化科普基地:
  

赓续优秀文化 打造科普“第二课堂”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葛婷实习记者刘燕琳

      学生们来科普基地参观。


  “淮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0000年至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淮河流域就创造出独特的区域文化,显露出多彩的文明曙光……”走进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科普基地,同学们跟随着讲解员的引导,了解着淮河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承,一件件充满历史厚重感的陶器文物,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文字符号,一件件鲜艳夺目的花鼓灯道具,向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同学展现着淮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淮河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淮河流域也是中国南北文化转换、交流、融合的核心地带,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在这一区域内交汇、碰撞、融合,形成了有独特区域性文化特征的淮河文化。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科普基地致力于淮河文化的研究、传承、创新和推广,以校园为主阵地,以科技文化为传媒,引导师生了解淮河流域的历史迁变,感受淮河文化的博大深邃,传承历史文脉。
   深耕厚植做好科普传承阵地
  淮河文化科普基地位于蚌埠学院龙子湖校区西北角,总建筑面积860平米,具备日常办公和举办中小型会议、专题展览、中型活动等多种功能,各类活动设施基本齐全。
  自基地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各级各类项目近20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资助和参与出版专著近20部,先后获得省社科联“学界兴皖”优秀应用对策调研成果二等奖、省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蚌埠市社科成果一等奖、蚌埠市首届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二等奖等。
  并依托研究积淀和专家队伍,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淮河文化导论》《安徽花鼓灯》《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鉴赏》《淮河流域民间艺术欣赏》等多门特色选修课程,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提高学生探索意识,教会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纳入学校课程整体目标。同时,基地设立“淮河文化大讲堂”,定期举办淮河文化专题报告,仅2021年就先后举办“文物中的蚌埠——从出土文物看蚌埠历史文化”“大禹的考古定位与文化传承”等4场专题报告会,累计参与师生1500余人次。
   立足特色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据该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淮河文化展厅设置有“淮河科技文化:出土文物展”“非遗魅力:安徽花鼓灯展”“文字起源:双墩陶器刻划符号展”“红色记忆:学生作品展”“服务社会:教师成果展”等多个专题展区,收集有双墩遗址考古复原件、淮河流域出土文物复制件、花鼓灯演出实物、红色文化和地方文化原创作品等500余件展品,通过特色展厅、历史文物,再现淮河流域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同时,为引导师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蚌埠的发展历史和淮河文化,该基地还于2021年与蚌埠市金色农家民俗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并联合举办“蚌埠市基础教育发展历程展”,力求精炼地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和淮河文化。“我们淮河文化科普基地在科普实践中拓展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的社会职责,坚持走独具地域特色的科普之路。”基地负责人说道。
   科教融合激发青年传承热情
  为努力塑造时代新人,激发青年传承热情,该基地设立了品牌服务项目——“淮河之声”,以馆藏资源为平台,以多维校地合作为延伸,以师生参与的“淮河文化讲解团”为志愿服务力量,广泛组织开展系列研学参观和文化。2021年,基地累计接待师生6000余人次,活动涵盖新生入学教育、展馆参观研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多种类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师生感受文化魅力、赓续革命血脉。
  2021年暑假期间,基地还组建了“淮河文化小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博物馆、走进蚌埠市大街小巷、走到淮河两岸,开展实地调研和乡野调查,在淮河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风貌中感受城市的生命力,思考科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传承创新淮河文化。”来基地参观的学生对记者说。
  在后续建设中,淮河文化科普基地将继续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新思路,推进“互联网+科普”的创新,拓展网络科普空间,促进科普资源的整合与流通,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推进校地联动,拓展服务项目和活动载体渠道,让更多群众了解、认识淮河文化,提升群众的科学素养。

  黟县碧阳小学科普教育基地:
 

教学相长 打造传统创新融合基地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孟宇婷

      碧阳小学学生在耕读园采收蔬菜。


  你是否能想象,在书声琅琅的小学课堂上,孩子们对着科普读物上的科学知识,争先恐后地向老师举手提问?这样的场景在黟县碧阳小学每周的科学课上都会上演。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为了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碧阳小学自一年级起,每班每周固定开设科学课,力图广泛推广科普知识。
  黟县碧阳小学自1906年建立,目前,学校科普教育基地总展教面积48000平方米,设有两个科普实验室和科普推广组,每周定期开展活动。走在校园内,科普相关宣传告示随处可见。“为了推广科普知识,我们学校专门设有校园e站、大黑板、触屏、畅言、笔记本等器材设备,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黟县碧阳小学老师查洪峰告诉记者。
  组织传统活动打牢科普根基
  为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真正把科普工作做牢做细,传统科普活动不可或缺。“我们碧阳小学长期坚持举办青少年科普研学、社会实践等科普活动以及青少年科技夏(冬)令营,去年十月举行的科技周活动累计全校2300名师生参加。”黟县碧阳小学科普工作人员介绍道。
  2020年5月,黟县碧阳小学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科技培训及研修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师生参观黄山市皖南动物园,孩子们对皖南野生动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学校组织的活动对我来说都非常新奇有趣,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都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碧阳小学三年级王同学向记者分享了活动心得。
  每年5月中旬,碧阳小学会在全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周“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科普读物,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开展一次科普教育讲座,画一张科幻画,做一件小发明或小制作,并组织学生参观历届学生在省、市、县各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作品展。“在科普教育活动周之际,我们科普推广组以此为契机,顺势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碧阳小学科普推广组成员说道。
  黟县碧阳小学通过广泛开展一系列特色校内科普和校外实践活动,将科普工作常态化,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为学校营造了科学氛围,还激励了同学们不断探寻科技奥秘,放飞科学梦想。
  创新科普实践打造特色基地
  “以传统科普方法为基石,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我们学校正是以此为科普思路,才最终探索出科普基地的特色发展之路。”查洪峰对记者说道。自2014年起,碧阳小学乡村少年宫正式开班,并在活动中引入了航模、科技制作和蔬菜种植小组,为同学们的科学实践提供土壤。2020年,合肥科技馆前往碧阳小学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展出,3D打印机、新一代的机器人等展品将同学们对于科技的热情推向高潮。
  据工作人员介绍,碧阳小学拥有一片名为“耕读园”的蔬菜和中草药种植基地,专门用来进行科普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把耕读园分作五大块,三到六年级各分一块,第五块专门种植中草药,并配有专门的科技老师指导学生科学培种,有效施农家肥以及按时去叶授粉。”在课堂之余,学生们经常去耕读园感受自然、学习科普知识。
  除此之外,黟县碧阳小学还致力于打造北斗科普活动,通过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北斗领航梦想交流以及利用北斗画校园、画家乡。据碧阳小学科普工作人员介绍,学校将积极开展以北斗为主题的活动,力求实现申请成为中国北斗科普基地、师生进入航天基地参观、参加气象科普活动等科普目标。
  历经百年沧桑,碧阳小学仍风华不减,在传统科普活动与创新思路相碰撞的过程中,黟县碧阳小学逐渐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今后,碧阳小学一方面将继续坚持举办校园科技节,尝试引进并开展以中国科协‘百馆千场万人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安徽省科协‘科技志愿服务巡讲活动’为代表的更多科普创新实验活动,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志愿者,在亲身经历中不断加深对科普工作和科技知识的认识。”查洪峰告诉记者。

  蒙城县图书馆:

传递书香力量 感悟阅读魅力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李伟 黄文静

      蒙城县图书馆开展“智慧树课堂”活动。


  一竹载书香,倾洒云水间。自古以来,我们国人就十分崇尚读书,中华民族也素有兴学重教之传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读书也变得更加便捷多样。位于亳州市的蒙城县图书馆,背临美丽的鲲鹏湖畔,不仅拥有清新自然的美丽风光,丰富多样的藏书,现代科技与纸质图书的碰撞,载体形式多样的文献,让这里成为爱书人的“读书圣地”。
  蒙城县图书馆是一所公益性的社会文化信息服务机构,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全年免费开放,馆内设有报刊阅览区、图书外借区、低幼儿阅览区、儿童阅览区、电子文献阅览区、多媒体视听区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该馆于2021年4月被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评定为“2021-2025年度亳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并授牌;2021年11月,被安徽省科学技术学会评定为“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3月,被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定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并评为优秀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
  传播优秀文化服务读者大众
  秉承着“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以及“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宗旨,蒙城县图书馆坚持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无差别服务,满足民众对文化的需求,体现图书馆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实行优化管理,做到开放服务不断提升。
  为丰富参与读者精神生活,提升他们对各类专业、时政等知识的理解能力,蒙城县图书馆充分利用馆内丰富的设施资源,宣传栏每年宣传科普知识4次;开展读者活动,年发放科普宣传单10000张;利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科普知识,年科普推文化不低于6次。通过宣传,直接受益群众30000人次,间接受益群80000人次,提高了市民的科普意识。同时,为进一步吸引社会上的爱书、读书人士来馆参与活动,蒙城县图书馆自然科学阅览室及文学阅览区举办了“行走的百科全书”系列活动。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以及专业鉴赏环节等体验活动,让参与者充分体会读书带来的乐趣和学习带来的成长与满足,在活动中充实自己,在书籍中寻觅知音,截至目前,已开展百科类活动20场。
  丰富科教活动创建多元模式
  科普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不断丰富教学内涵。蒙城县图书馆每年都把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纳入当年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成立科普领导小组,确保科普活动落到实处。目前,为了更好开展优质高效的科教活动,馆内挑选了20名本科生担当科普推广人员,保证各类科普教育的专业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蒙城县图书馆充分了解精准科普的重要性,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市民群众,通过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向他们宣传科普知识。为加强科普意识的宣传,图书馆邀请知名作家到图书馆开展读者见面会,和相关部门合作开展科普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积极策划开展8大系列科普活动,少儿阅览区的智慧树课堂、科学实验王、24节气;低幼阅览区的星空故事会、元宝哥哥手工课,从课堂教学到动手实践再到成果展示,带领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成长,提升学习技能;成人阅览区的百科知识达人、青少年PPT培训班,内容包括如何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行为习惯、生活科普小常识、科学防疫、科学技能等。馆内工作人员在开展讲座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参与者进行互动沙龙,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性,以书会友,营造良好的科普学习氛围。对内利用资源,做好服务的同时,蒙城县图书馆也将科教工作延伸到馆外。自成为科普基地以来,该馆努力践行基地要求,做实做细阅读推广活动,并且结合图书馆书香九进,推行“科普惠民乡村行农村少年爱科学”活动、“情暖童心快乐成长——‘六一’关爱困境青少年系列活动”“我们的中国梦”等一系列文化进万家活动。
  信念如磐,不忘初心。蒙城县图书馆新馆自开馆以来,累计服务读者151万人次,书籍借还109万册次,科普活动开展220场次。今后蒙城县图书馆将继续把科普工作当作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工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与县科协等兄弟单位及社会组织的协调与联系,以豪迈志气、铮铮骨气、必胜底气,奋力拼搏、自我超越,争取在2023年底实现乡镇全覆盖。

 黄山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科普基地: 

创新垃圾分类科普 保护生态平衡

  安徽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孟宇婷

      基地组织青少年开展生态环保行活动。


  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享受工业化便利的同时,你是否想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污水最后去往何处?你是否清楚,生活垃圾又是如何进行分类处理的?走进黄山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科普基地,你一定会对餐厨垃圾和污水处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分公司,黄山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开展垃圾分类、有机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了更好地进行垃圾处理科普宣传,公司于2019年设立了黄山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科普基地。“目前我们基地总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打造‘一基地三中心’模式发展,包括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现代化农业应用示范中心、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和污水处理中心四大核心区域。”黄山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科普负责人徐健敏介绍道。
  重视青少年科普发挥基地教育作用
  走在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展厅内,电脑显示屏、垃圾分类触控台、数字光电沙盘等现代化设备令人眼花缭乱。科普知识展区通过图片、文字以及电脑显示屏为观众普及垃圾分类等知识;游戏互动区运用VR、3D等科技手段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影视报告区利用数字技术展示了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不同区域的有效配合给游客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垃圾科普之旅。“这里展现的很多垃圾科普知识都是孩子课堂中很少涉及的,展厅内新鲜有趣的科普形式也让孩子很感兴趣。”在场的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我们基地明确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自2020年起便陆续开展了数十场青少年科普研学活动。”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促进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基地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活动。2021年6月,基地面向黄山市150余名师生开展了“‘世界环境日’小学生爱地球”学习活动,通过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互动游戏,孩子们不仅学习了垃圾分类、资源化管理等环保知识,还树立了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
  2022年5月,基地针对现代实验小学40余名师生开展了“住建局携手现代实验小学学习垃圾分类”科普活动,组织学生在基地内参观学习餐厨垃圾分类处理过程,有效增强了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在基地的科普研学之旅让学生们感触良多,身临其境的科普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现代实验小学的张老师告诉记者。
  黄山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科普基地通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基地的科普教育作用,既丰富了青少年群体的课余生活,又充分弘扬了科学精神,为实现绿水青山作出实际努力。
   面向社会群体实现基地现实价值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主要展现垃圾处理的过程,现代农业示范中心重点展示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后产生的以农作物和观赏植物为主的有机肥应用成果,污水处理中心突出呈现了污水处理的手段。”讲解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基地科普中心全天候免费对市民开放,力图真正实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垃圾分类、让更多的人受到环境教育、让大家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服务宗旨。
  2020年8月,为了增强了媒体工作者宣传垃圾分类等环保理念和事件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基地面向以黄山日报为代表的140名新闻工作者开展“餐厨垃圾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媒体推广系列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2021年5月,基地针对安徽省住建厅等70余名机关干部组织了“‘践行垃圾分类,保护生存环境’环保学习推广进机关”系列活动,为推动更多环保项目落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促进基地长效健康发展,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素质建设,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有机固废处理、垃圾分类等相关方向特色科普教育活动,同时不断丰富科普活动内容,利用公司现有环保科普场所,通过观看成果展示以及现场参加实践演练进行互动教学,增强现场体验感。”黄山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科普工作人员表示将继续扩大宣传,依托电视、网络、报纸等渠道,吸引更多中小学生、大学院校学生、社会群众来基地参观。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