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协同共建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我省加快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
文章字数:1433
  “只有半个手掌大小的电子产品模块里,有200多个电子元器件需要通过钎焊工艺进行连接,过去在国内市场并没有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产品和工艺。”中国电科38所高级工程师吴昱昆告诉笔者,近日,通过长三角联合攻关,该所主导开发的高端焊片和先进焊接方法,实现了电子元器件的高可靠焊接和智能化组装,填补了国内空白。
  近年来,在科技部指导下,安徽省科技厅联合沪苏浙科技管理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重要指示批示,扎实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创新政策有效衔接、科技资源高效共享、创新主体高效协同。
  协同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在国家级创新平台共建方面,安徽与沪苏浙共同推动国家实验室及基地建设,推进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浙江久立特材科技公司等单位加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关键零部件联合研制。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积极筹建安徽分中心。在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支持合肥智慧农业谷联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浙江托普云农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家传感器优势单位共建“农业传感器与智能感知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积极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荃银高科、海螺集团、安利股份联合沪苏浙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水稻种业技术、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应用、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等领域省创新联合体。
  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2019年至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长三角协同承担682项,占三省一市获批国家立项总数的76.2%;争取国家经费109.49亿元,占比86.73%。为充分利用沪苏浙优势科技资源,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2020年,我省率先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3年来,共组织实施三批次省联合攻关项目63项,省财政支持经费3632万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超2亿元。安徽见行科技和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检测系统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合肥知常光电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联合研发的精密光学缺陷检测系统,在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复杂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联合共建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目前已集聚重大科学装置23个、大型科学仪器近3.7万台(套)、国家级科研基地2600余个、科技人才20余万人、服务机构2400余家。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专家库共建共享机制,我省与沪苏浙交换专家1.5余万名,2021年邀请沪苏浙专家600余人次参加我省科技项目评审。加大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借力上海的资源、人才等优势,芜湖、宣城、池州等市科创中心落户上海,开展跨区域“双创”合作,构建研发在沪、产业在宣“科创飞地”新模式。联合举办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签订共建共享G60科创走廊人才新高地行动方案,构建“九城一张网”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协同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省科技厅会同合肥、芜湖、宣城三市及省有关单位,瞄准安徽特色和优势,共同编制印发《安徽省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共建重大研发平台、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机制等18项主要举措。协同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合芜宣分别牵头组建新能源和网联汽车、环境、机器人、新能源等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合肥庐阳区双创果园、宁国经开区获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参与商飞G60产业链合作,推荐10余家企业加入中国商飞的产业链中心储备库,合肥江航公司被列为中国商飞合格供应商,为商飞ARJ21、C919飞机提供环控氧气专业产品和相关技术服务。G60科创走廊与中芯国际达成战略合作,推荐我省1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参与配套,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汪永安)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