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增殖放流 守护“淮河稀珍”
文章字数:731
放流池里,一尾尾活蹦乱跳的“淮王鱼”鱼苗顺着专用连接器皿放入淮河,开始了它们回归大自然之旅。这是日前笔者在凤台县淮河一号码头目睹的场景。
“这是我们第四次开展集中增殖放流活动,本次共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5万元,放流鱼苗250万尾,其中‘淮王鱼’4万尾。”凤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李伟说。
2021年,凤台县抓牢抓实淮河禁捕工作,将以往3个月的禁渔期调整为全年禁渔退捕期,以“淮王鱼”为重点保护对象,在长吻鮠(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凤台核心区10公里内设置大型警示牌9块。同时,全力做好退网退捕和“渔民上岸”工程,共计为267位上岸渔民建档立卡,保障住房并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让上岸渔民实现安居乐业。
“我们采取联合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水上检查与陆地检查相结合、白天检查与夜晚检查相结合、突击检查与常规检查相结合等方式,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和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捕捞行为。”凤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渔政中队中队长许良告诉笔者。
此外,早在2008年,凤台县就与安徽农业大学和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多年来已成功繁育“淮王鱼”1450万尾,并根据淮河生态资源情况,适时开展放流活动。从2020年开始,凤台县在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凤台核心区内,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大型集中放流活动。截至本次放流活动,仅“淮王鱼”这一稀有鱼种已累计投放62万尾。
据凤台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禁捕和增殖放流,曾经濒临灭绝的“淮王鱼”得到了较快恢复。7月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对长吻鮠保护区内的水体理化指标、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渔业资源等开展了渔业资源环境调查采集,结果显示,保护区内鱼类资源显著增加,种类较以往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鱼类种群组成、群落结构等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态标准。
(通讯员 徐艳友)
“这是我们第四次开展集中增殖放流活动,本次共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5万元,放流鱼苗250万尾,其中‘淮王鱼’4万尾。”凤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李伟说。
2021年,凤台县抓牢抓实淮河禁捕工作,将以往3个月的禁渔期调整为全年禁渔退捕期,以“淮王鱼”为重点保护对象,在长吻鮠(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凤台核心区10公里内设置大型警示牌9块。同时,全力做好退网退捕和“渔民上岸”工程,共计为267位上岸渔民建档立卡,保障住房并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让上岸渔民实现安居乐业。
“我们采取联合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水上检查与陆地检查相结合、白天检查与夜晚检查相结合、突击检查与常规检查相结合等方式,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和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捕捞行为。”凤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渔政中队中队长许良告诉笔者。
此外,早在2008年,凤台县就与安徽农业大学和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多年来已成功繁育“淮王鱼”1450万尾,并根据淮河生态资源情况,适时开展放流活动。从2020年开始,凤台县在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凤台核心区内,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大型集中放流活动。截至本次放流活动,仅“淮王鱼”这一稀有鱼种已累计投放62万尾。
据凤台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禁捕和增殖放流,曾经濒临灭绝的“淮王鱼”得到了较快恢复。7月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对长吻鮠保护区内的水体理化指标、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渔业资源等开展了渔业资源环境调查采集,结果显示,保护区内鱼类资源显著增加,种类较以往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鱼类种群组成、群落结构等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态标准。
(通讯员 徐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