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畅通乡村防汛“毛细血管”
文章字数:581
眼下,一些地方相继进入汛期。其中一些乡村地区暴露出防汛安全隐患。有的村庄和农田周边,沟渠、坑塘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存在排水不畅、淤泥堆积等问题,亟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对乡村来说,这些广泛分布的沟渠、坑塘,就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可以在防汛抗旱等方面发挥重要调蓄作用。它们不仅是汛期时的蓄水排水通道,也在干旱时节的农田水利灌溉中发挥作用。但由于缺少疏浚、维修等管护措施,有的沟渠、坑塘淤塞严重,削减了应有的蓄水调节功能,甚至导致水质恶化。一旦遭遇长时间强降雨,积水难以排出,将很可能出现内涝现象,给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小威胁。
疏通乡村防汛的“毛细血管”,是一项惠民利民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强化协同治理。与基层对接的有关职能部门,要履行责任、加强综合治理。一方面要科学规划,将乡村小河道、排水沟和坑塘的淤塞疏浚治理纳入区域防洪排涝体系,根据规划统筹资金和人力保障。另一方面要强化日常检查,既要加强对这些设施的日常管养,还要及时发现淤积和损毁现象,落实及时排查、及时报告、及时修缮等必要环节。
此外,还要进行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基层干部、农民群众防汛抗旱减灾的意识与能力。要对村干部进行乡村水利基础设施管养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防汛抗旱的专业能力。要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防汛安全小知识、内涝的危害等,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
对乡村来说,这些广泛分布的沟渠、坑塘,就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可以在防汛抗旱等方面发挥重要调蓄作用。它们不仅是汛期时的蓄水排水通道,也在干旱时节的农田水利灌溉中发挥作用。但由于缺少疏浚、维修等管护措施,有的沟渠、坑塘淤塞严重,削减了应有的蓄水调节功能,甚至导致水质恶化。一旦遭遇长时间强降雨,积水难以排出,将很可能出现内涝现象,给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小威胁。
疏通乡村防汛的“毛细血管”,是一项惠民利民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强化协同治理。与基层对接的有关职能部门,要履行责任、加强综合治理。一方面要科学规划,将乡村小河道、排水沟和坑塘的淤塞疏浚治理纳入区域防洪排涝体系,根据规划统筹资金和人力保障。另一方面要强化日常检查,既要加强对这些设施的日常管养,还要及时发现淤积和损毁现象,落实及时排查、及时报告、及时修缮等必要环节。
此外,还要进行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基层干部、农民群众防汛抗旱减灾的意识与能力。要对村干部进行乡村水利基础设施管养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防汛抗旱的专业能力。要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防汛安全小知识、内涝的危害等,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