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
为新职业锚定新坐标
文章字数:950
  家庭教育指导资格证,7980元考试必过;整理收纳师培训,10天速成取证……近期,在部分短视频平台、微信朋友圈中,不断出现的新职业考证广告引发关注。
  近年来,随着许多新职业身份被认可,不少人希望学习相关技能持证上岗。同时,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很多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再由政府发放,而是由社会评价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后,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让人才评价“话语权”逐渐回归市场。但是,有关部门发布职业技能标准跟不上工种“上新”速度,有些社会培训机构便“乘虚而入”,出现随意设定培训内容、组织代考、交钱包过、虚假宣传等乱象,不仅导致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证书含金量难以辨别,而且扰乱劳动力市场秩序,严重损害新职业形象和发展前景。
  标准先行方能谋划长远。治理“考证乱象”,要在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等现象同时,尽快发布新职业技能标准,健全职业管理体系,确保新职业发展“活而不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社、教育等部门应加强对新职业的关注和研究,组织制定职业分类,及时发布国家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既要以专业能力为核心,尊重人才发展规律,保证从业者掌握“货真价实”技能,也要根据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动态更新职业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明确规定考核要求、收费标准、证书名称、证书性质与效力、发证主体等,给培训机构、发证主体提供依据和指南,也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心中有数。
  职业技能标准既是行业发展“风向标”,也是人才培养“指南针”。有了职业技能标准之后,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技能标准引领作用,针对新职业需求和技能标准确定教学培训内容,制定与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人社部门整合行业资源,建立覆盖全员的新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开展灵活多样培训和服务,让新职业从业者放心培训、安心就业。新职业从业者要保持终身学习心态,根据职业技能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增强自身竞争力,秉承工匠精神,实现自身价值。
  新经济催生新职业,新职业需要新坐标。职业技能标准不仅为行业健康发展划出“底线”,也将有效促进新职业、新业态规范化发展,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岗位无优劣,奋发皆有为”共识,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年轻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徐海)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