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张思琦

字数:1,010 2025年04月02日 理论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隐性课程”,其创设质量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建构、社交能力与情感发展。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革新,环境创设已从单纯的“美化空间”转向“教育赋能”,而教育资源整合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路径。本文探讨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育资源整合的协同策略,旨在为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提供解决方案。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核心维度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从物理空间与心理环境出发,创造出有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在物理环境创设上,通过空间与材料的规划,满足环境营造需求。在物理空间规划上,根据功能分区,可以构建阅读角、自然角、艺术区等,每个区域需满足特定学习目标。为了确保空间的有效利用,还应当根据主题进行动态调整,根据课程主题灵活重组空间。在空间氛围营造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心理需求,营造安全氛围。通过柔和的色彩、自然光线与个性化展示如家庭照片墙,增强幼儿归属感。为了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还可以利用环境提示引导行为,如地面脚印标识排队方向,墙面图示展示“整理玩具步骤”。某园通过“小管家值日生”制度,让幼儿参与环境维护,内化责任意识。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育资源整合
  要对园内教育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动态联合,实现课程与环境融合。环境作为课程的延伸载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主题,营造相匹配的自然环境。例如,在“四季”主题中,自然角种植不同季节作物,幼儿记录生长过程,整合科学观察、语言表达与艺术表征能力。某园利用走廊墙面设计“问题探究板”,幼儿可粘贴自己的疑问(如“为什么树叶会落?”),教师据此生成项目课程。此外,还可以发挥家庭与社区资源,打破教育边界,实现协同育人。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担任“客座教师”。发挥家长职业优势。借助社区资源,实现幼儿园与社区联动。与社区图书馆、公园共建“移动课堂”。或者借助社会力量的方式,联合公益组织开设“职业体验日”。如消防员进园演示救援,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安全知识。通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创新,充分引入家庭与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园教育质量。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育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以儿童发展规律为根基,通过科学规划、多元协作与技术赋能,打造“可互动、可探索、可生长”的教育生态。未来,随着“儿童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推进,环境的教育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核心载体。教育者需持续创新,让每一处空间、每一份资源都成为滋养儿童成长的“活教材”。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