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城市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多维解析

——基于唐山市1028份问卷的混合研究 黎春森

字数:2,540 2025年03月28日 理论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成为社会政策与学术研究的焦点。本研究基于代际支持理论框架,以唐山市1028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问卷+访谈+观察),从家庭、社区、社会三个维度解析城市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情感需求呈现“亲情依存-社交拓展-价值重塑”的层次性结构,但家庭结构小型化与代际支持弱化导致需求满足度偏低;老年群体内部存在显著分化:产业工人更依赖家庭情感支持,而知识型老年人对社交参与需求更高;历史创伤(唐山大地震)与职业经历(下岗潮)形塑了独特的“隐忍型需求表达”模式。据此提出“代际支持补偿机制”与“社区情感赋能体系”,为老龄化社会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一、文献回顾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日益受到关注。基于老年人情感需求分析的相关文献主要涵盖:老年人相关健康产品设计类、养老护理类、智能产品运用类等三方面。通过知网可查近年来发表文献61篇,总参考文献1255篇,发表时间上看2020年、2023年达到发表数量峰值。发表资源类型分布上看:期刊类占比52.46%,作者学历分布上硕士最多占比32.79%,学科分布前五为: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占比19.67%,轻工业手工业占比14.75%,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占比13.11%,建筑科学与工程占比13.11%,社会学及统计学占比8.2%。大多文献分析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各类商品推介,极少出现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人文关怀及社会、家庭等多重因素深度分析。现有研究分散于交换理论(经济互惠)与利他主义模型(情感驱动),缺乏对代际支持动态性的系统考察。
  本研究创新性在于:构建“历史记忆-代际互动-情感需求”分析框架,通过混合方法揭示老年群体情感需求的生成机制与干预路径。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注重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人文关怀,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客观地对其情感需求进行多维深度分析,为城市老年群体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开发自身价值提供实证和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唐山市60岁以上城市老年群体,有效问卷调查抽样选取:唐山开平老年开放大学学员241人,唐山开平职校老年大学学员584人,唐山开平东城绿庭社区居民203人,共计1028份问卷。实地考察社区老年居民42人,针对典型个案进行深度访谈8例。
   三、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唐山市60岁以上人口现状分析:占唐山总人口20%以上,唐山市是一座重工业城市,支柱产业有钢铁、煤炭、水泥、陶瓷、电力等多个领域,因而城市老人群体中产业退休工人占较大的比重,另外因这批老年人经历90年代初期的“下海、下岗”潮,自谋职业者数量较大,另有一部分机关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查问卷抽样涉及群体为60岁以上城区老年人,女性556人,男性472人。
  (二)调查对象情感需求现状。1.心理及情感状态。调查分析发现,原生态家庭老年人心理及情感状态与家庭幸福指数呈正态分布:家庭和睦、收入稳定、子女孝顺的老年人情感需求层次较高,表现为社会参与、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涉及物质类需求较少,主要是精神需求类较多;这部分老年人文化水平较高,多为退休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及部分产业工人,占比14.6%。地震丧亲及后组合家庭老年人呈现“矛盾型需求”,既渴望家庭亲密(访谈片段:“总怕给孩子添麻烦”),又抗拒情感外露(话语分析显示防御性表达占比62.4%)。低收入老年群体表现为降低或隐瞒情感需求,不以自我需求为主,注意力在下一代或隔代人之间,占比37.8%。2.家庭及友情影响。代际支持理论下分析发现,多数老年人经济支持异化:78.5%受访者曾资助子女购房,但仅27.6%获得定期探望,向下支持远高于向上支持。双向支持的家庭不足16%,即使部分老人的子女工作稳定收入较高,也出现子女对老年人情感需求满足的缺失或重视程度不够。行动性支持理论分析发现:帮带孙辈的老人孤独感指数(M=4.2)显著低于未参与者(M=6.8),儿孙满堂、乐享天伦会明显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群体朋友多,有共同的语言,孤独感最低,幸福指数也最高。3.社会环境作用。当前社会数字化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影响到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首先是数字化社会的情感重塑悖论,技术赋权与数字排斥并存: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2023年),但仍有56%存在智能设备使用障碍。发现调查群体两极分化严重,82.4%的调查对象极少或不使用智能设备;少部分老年群体能够熟练使用智能设备,促进银发网红经济崛起,老年短视频创作者年增57%,他们通过粉丝互动满足自我实现需求。其次是虚拟社交的双向渗透:微信群聊使老人重建同学社交网络,但算法推送导致老年人陷入养生谣言茧房,对于数量庞杂的信息不能有效甄别,出现信息处理混乱。
  四、调查结论
  调查结论: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家庭支持、丰富社区活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推广科技产品使用以及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家庭支持。子女关怀:鼓励子女定期与父母沟通,增加陪伴时间,尤其是在节假日和特殊日子。家庭活动:组织家庭聚会、旅行等活动,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丰富社区活动社区支持。社区应定期组织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如健康讲座、兴趣班、文艺演出等,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志愿者服务: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陪伴和帮助,尤其是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
  (三)政策支持与社会关注。政策保障: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保障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如提供资金支持社区活动、心理健康服务等。地方政府建立代际支持补偿机制,推行“亲情积分制”:子女探亲时间可兑换税收优惠;设立“家庭联络官”岗位:协调代际沟通冲突。社会宣传:通过媒体宣传,提高社会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关注度,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建立老年人互助网络,互助小组:鼓励老年人建立互助小组,互相陪伴和支持,减少孤独感。线上交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建立老年人线上交流群,方便他们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
  基金项目:2024年唐山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推动唐山地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TSSKL2024-299);河北开放大学2025年度课题“老年教育模式创新与多元化发展路径研究”主持人:黎春森(编号:XJ2025005001)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唐山开平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