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乡村产业融合应遵循“文化为魂、产业为基、创新为核”的发展原则,通过多维路径推动文化价值向产业价值转化:首先,文旅融合以品牌建设拓展全域旅游格局;其次,农文结合借文化符号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最后,手工艺创新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设计元素。这些路径通过文化赋能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形成“以文促产、以产兴文”的良性互动循环。
一、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的创造性实践。通过打造旅游品牌重构乡村文化符号,以红色旅游线路激活沿线资源要素流动,用品质服务重塑游客价值认知,不仅实现了红色文化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传承的跨越,而且构建起“文化赋能产业、旅游反哺乡村”的良性循环。
(一)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故事和内涵,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精心设计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例如,江西井冈山市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井冈山精神”旅游品牌,通过开发红色培训、红色研学、红色体验等旅游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红色文化旅游成为井冈山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二)规划红色旅游线路。对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予以整合,精心规划科学合理的红色旅游路线,把零散分布的红色文化景点衔接起来,打造出具备连贯性与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例如,延安革命老区推出“陕甘宁红色旅游路线”,这条路线囊括延安、榆林、吴起等多处红色文化遗迹。游客顺着此路线,能够深度探寻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也带动了沿线乡村的经济增长。在规划线路时,旅游部门要着重将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以及乡村民宿等元素融合起来,为游客供给一站式的乡村旅游服务,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效益。
(三)提升红色旅游服务质量。强化对红色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及服务质量。服务人员不但需掌握充足的旅游服务知识与技巧,更要深度熟知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其蕴含的精神实质,从而能够为游客带来生动且精准的讲解与引导服务。除此之外,还应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设施、停车场、卫生间、游客服务中心等多个方面。通过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与舒适度,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旅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红色文化与特色农业产业有机结合
红色文化与特色农业产业深度交融,既是激活乡村文化元素的关键途径,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创新实践。在具体推进时,其一,要借助文化力量助力农业品牌打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农产品赋予精神内涵;其二,以产业融合作为连接桥梁,搭建起“文化+农业+旅游”的复合型产业链。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不但增加了农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还拓宽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一)品牌塑造与市场推广。依托红色文化,为特色农产品打造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并运用多样渠道进行市场推广。例如,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借助“沂蒙红嫂”这一红色文化品牌,对本地水果、蔬菜以及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实施品牌包装与宣传推广举措。通过讲述“沂蒙红嫂”支援前线的事迹,把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农产品品牌当中,增强了农产品的文化底蕴以及市场价值,使得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畅销。在品牌塑造过程里,农业经营者和企业需要重视挖掘红色文化与农产品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系统整理农产品在革命年代的历史功绩,精准提取红色文化精神与农产品特性的契合之处等办法,让品牌故事更具历史深度,更能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红色文化与特色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红色文化+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化产业格局。在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参观红色文化景点的同时,体验农业生产乐趣,品尝新鲜农产品。同时,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农产品纪念品、礼品盒等,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三、红色文化与乡村手工艺产业创意拓展
红色文化与乡村手工艺品的创意结合,从本质而言,是对文化符号价值展开深度挖掘并实现产业转化。借助搭建“文化基因解码——创意产品研发——数字技术加持”这一链条,既能赋予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生机活力,又能打破地域局限,达成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创意设计与产品开发。深入探寻红色文化资源里的符号、图案、故事等要素,并将其融入乡村手工艺品的设计及制作流程,打造具备创新性与市场竞争力的红色文化创意手工艺品。以陕西延安为例,当地农民把剪纸艺术和红色文化相融合,创作出以“宝塔山”“南泥湾”“延安精神”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既留存了传统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又凸显出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备受游客与消费者青睐。在创意设计环节,创作者需注重结合当下审美理念与市场需求,运用新颖的设计手段与表现形式,让红色文化创意手工艺品更具时尚感与实用性,以契合不同消费群体的要求。
(二)拓展销售渠道。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新媒体技术,拓宽红色文化创意手工艺品的销售渠道。搭建乡村手工艺品电商平台,将这类手工艺品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达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例如,部分乡村通过抖音、淘宝直播等平台,开展红色文化创意手工艺品的直播带货活动,手工艺人在直播中现场展示制作过程,讲述产品背后的红色故事,吸引众多网友关注与购买。此外,还可与各大旅游景区、文化场馆、纪念品商店等建立合作,把红色文化创意手工艺品作为特色纪念品售卖,提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与销量。
(三)开发红色文化数字产品。依托数字技术,研发红色文化数字产品,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红色文化体验项目、红色文化主题手机游戏、在线教育课程等。这些数字产品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让游客和消费者以更具沉浸感、互动性的方式感受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与吸引力。同时,红色文化数字产品的研发还能带动乡村数字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四、结语
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手工艺品、文化创意等产业有机结合,能够推动乡村产业朝着多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今后发展中,相关部门与主体应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潜力,持续创新实践路径与模式,强化政策扶持与保障,推进红色文化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力量,实现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振兴。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与逻辑研究”(23JD710013)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