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与精神独立的重要力量。民办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深化了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表现。本文将探索文化自信视域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策略,以期通过教育创新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深挖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丰富民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
民办高职院校应系统性地挖掘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有效扩展和更新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首先,教师应从丰富的历史与哲学资源中筛选出与现代社会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构建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不仅应涵盖《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的学习,还需包括对这些文献中思想的现代阐释,以帮助学生将古代智慧与当代社会实际相结合,深入理解古代思想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论语》中的“仁爱”思想在现代社会关系中的应用。同样,从《道德经》的“无为而治”哲学出发,教师应引导学生探讨这一哲学在现代管理与领导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并探讨这些价值观如何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1]。其次,教师应深入分析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关键人物及其文化影响。例如,应详细探讨唐代的文化繁荣如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宋代文人的理学思想如何塑造了后世的政治与社会结构,从而帮助学生丰富历史知识,并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价值在历史发展中的持续作用。此外,教师应介绍和分析传统艺术形式,如中国古典诗词、书法和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信息,是理解中国传统审美和价值观的窗口。教师应引导学生剖析这些艺术形式的创作背景与艺术特点,以及它们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意涵。最后,教师还应重视对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教学。例如,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以及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等传统习俗,均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教师可在课程中详细讲解和分析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并继承这些文化价值。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和深入性的教学内容设计,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能够有效传递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和自我认同感,为他们的未来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撑[2]。
二、利用校园文化进行隐性育人,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民办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进行隐性育人,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工具。首先,构建一个兼具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以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院校可以运用中国园林设计理念规划校园绿地,并在校园内布置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展览,从而提升校园美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3]其次,定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院校可以举办各类文化节、艺术展览及讲座,如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举行庆祝活动,让学生参与制作灯笼、编写春联、表演传统戏曲等,深入体验中国文化,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推广中国文化,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发布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艺术学习方法、历史人物故事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并学习中国文化,从而在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中建立深厚的文化自信。此外,教师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核心作用。[4]教师应积极参与或指导学生策划和实施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与价值,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对文化自信教育进行评估和反馈。院校应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定期检测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及学生文化自信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讨论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准确捕捉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育策略和活动安排。
三、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校园网络教育,为思政教育引入更多文化自信元素
民办高职院校应积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以优化校园网络教育,并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更多文化自信元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一个全面的数字学习平台。该平台不仅是信息发布的媒介,还承担教学互动、资源共享和文化传播的功能。平台可以整合视频教学、在线讨论和资源下载等多种功能,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且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例如,平台可以设置专题讲座视频,邀请专家学者在线解析中国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及文化人物,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其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效进行深入分析,为教师提供支持,以便个性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增设相关讨论和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学习内容。[5]第三,引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体验。通过VR和AR技术,学生可以模拟历史场景,如古战场或古代宫廷,进行沉浸式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动力,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第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内容。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在线论坛或社交媒体小组,激励学生分享对中国文化的见解、学习笔记、旅行照片及艺术作品。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社群的联系,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共享,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这些措施,民办高职院校将全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有效传播并强化文化自信。
四、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在思政教育实践中融入文化自信。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充实校园文化以及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民办高职院校能够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文化自信不仅是一个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深化的动态过程,它也不仅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职院校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未来,民办高职院校应继续创新,推动思政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杰出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柴艳萍.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239.
[2]何学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赜[J].成才之路,2024
(23):33-36.
[3]李冬华,王佳佳,杨铮,等.基于“立德树人,文化自信”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1,45(6):54-56.
[4]刘珊,王润玺,杨瀚威,等.基于文化自信的工科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以“聚合物原料与助剂”课程为例[J].贵州农机化,2022(3):37-40.
[5]徐力冲.信息化视角下思政教育助推大学生文化自信探究——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J].中国科技论文,
2021,16(12):1385.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第三批研究课题“自媒体视域下民办高职网红学生群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编号:2023WSYJ100606);西安海棠职业学院2023年教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编号:HTJG2303)
作者单位:西安海棠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