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该技术针对气候变化造成的传统播期小麦越冬旺苗冻害与春季霜冻害、夏玉米收获早产量潜力发挥不足等问题,通过小麦适时晚播,增加播量,主动规避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主动利用气候变化的有利影响,趋利避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减少水肥无效消耗,实现节水节肥、两作均衡增产增效。
二、技术要点。小麦适时晚播增密。(1)品种选择:选用山西南部审定或相同生态区引种备案的水地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如品育8012、烟农1212、济麦22、晋麦84、烟农999、济麦44等。(2)适度晚播:小麦冬前积温由570℃-640℃减少至360℃-440℃,对应的播期:运城市10月15-25日,播种选用带有镇压装置的宽幅精播机或窄行条播机,播深适当减小,以2-4cm为宜,宽幅播种苗带宽控制在8cm左右,行距控制在22-26cm,窄行条播机行距控制在12.5cm左右。(3)增加密度:基本苗由传统播种期的15-20万/亩增加到23-28万/亩。(4)春水提前:春1水提前至返青起身期、春2水提前至挑旗期,水肥协同追肥。5、“一喷三防”提早增次:“一喷三防”开始期由杨花灌浆期提早至拔节期,喷施次数由原来的2-3次增加至4-5次,即拔节至抽穗期2次、杨花灌浆期2-3次。
三、适宜区域(适应推广应用的主要区域)。适宜山西南部,黄淮北片相同生态区可借鉴应用。
四、注意事项(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环节)。(1)优化种子包衣:在应用常规杀虫剂、杀菌剂包衣基础上,增加促根壮苗的调节剂成分。(2)小麦要足墒播种,墒情不足玉米收获后要造墒整地后播种。(3)小麦每晚播一日亩增加播量0.35—0.5kg。
(山西省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