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作人员在中国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工作。 拥有超强算力、能够预知未来、可以协同全球万座“行星发动机”……科幻电影中的量子计算机不仅实力强大甚至还有“数字生命”,让人折服,其实这些看似遥远的“黑科技”离我们现实很近。我国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已于2021年整机交付。作为中国目前唯一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公司,在成功研制国内首个超导量子计算机、上线首个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发布国内首个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国内首个量子计算测控系统之后,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仍未停下脚步。
开天辟地做不被定义的“悟空” 从一间教室、一台电脑开始起步,到如今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中国唯一可交付量子计算机整机的公司、中国取得量子计算专利最多、国际排名前十的公司等众多殊荣头衔,二十多年来,本源量子始终坚守初心,肩扛科技报国使命,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国最早一批搞量子计算研发的人是‘站’着研究的。当时的实验室简陋到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唯一的一把椅子被坐坏了,那就‘站’着工作。”回忆起21年前开启量子计算研究的那一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本源量子首席科学家郭国平依然唏嘘不已:“那时候,我们几个20多岁,感受到国外在量子计算上开始发力,意识到中国的量子计算必须立刻起步。”
星光不负赶路人。2024年1月6日,本源量子自主研制的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该量子计算机搭载的硬件、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4个方面均自主可控,国产化率已超80%,其余部件已自研备用,标志着我国超导量子计算机产业链基本成链。而之所以把它命名为中国传统神话人物“悟空”也是因为它能像孙悟空般“72变”。据了解,“悟空”搭载的是72位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这款芯片在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制造,共有198个量子比特,其中包含72个工作量子比特和126个耦合器量子比特。截至9月初,“本源悟空”已为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成功完成25万多个运算任务,全球远程访问“悟空”人次突破1300万,国外访问用户中,美国用户数居于榜首。
创新为本 砥砺向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从以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科技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而新质生产力则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国产量子计算机是孕育未来新质生产力的新工具,将带来大批量以量子科技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将赋能各行业不断孕育新生机。作为国际上极少数具备全栈式量子计算机生产制造能力的公司之一,本源量子业务范围覆盖量子计算芯片、测控系统、操作系统、算法、云平台和应用软件,量子芯片、测控、软件与应用等量子计算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在
国际处于一流地位,目前,“本源造”量子算力已广泛服务于建信金科、中国移动、蚌埠医科大学、国网等单位,覆盖金融、化工、生物医药、电力等领域,助力解决实际生产的落地。2023年7月,中国移动与本源量子成功实现中国首例基于通用量子计算机真机的通信网络优化算法验证。2023年9月,本源量子与蚌埠医科大学首次发布量子算力应用于乳腺癌诊治的研究成果……
如今世界各国正加速量子计算机与超级计算机的协同工作(称为“量超融合”)。量子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就像是航母特混舰队中的航空母舰和巡洋舰,超级计算机可以处理量子计算机不擅长的工作,量子计算机作为战略武器可以用于加速处理复杂计算任务,两者协同会产生更强战力。本源量子正着力推进国产量子计算机与超级计算机融合,加大以算力、算法、算据为核心的量子计算机投入,加快我国计算技术迭代升级,以赤诚之心,聚创新之力,“智”造中国自主量子计算机。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