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江淮大地,一批批优秀的科技企业和科研团队正在不断涌现,他们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深入报道和展示安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和亮点,本报推出“科技创新江淮行”专栏,重点报道各市县区、各园区、各行各业特色亮点工作,通过深入采访和实地探访,挖掘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科技织就养牛大县的“织女梦”

字数:2,514 2024年10月18日 要闻
  作为养牛大县,牛,是利辛的名片。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近几年,色纺、混纺、织布、针织等相关企业相继落户利辛,逐步构建起“纺、织、染、衣”的纺织业全链条。今年1至8月,全县轻纺服饰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0.85亿元,同比增长52.25%,全县纺织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120亿元。去年9月,利辛县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称号。
  户外品牌伯希和、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翰联色纺……短短数年,一批科技含量高、增长势头强劲的行业头部企业在利辛扎根、崛起、绽放,在这座养牛大县编织起了“织女梦”。养牛大县发展纺织业,在业内被戏称为“牛郎牵手织女”。
  “一块布”何以成“龙头”?——政策引领,聚力轻纺织“锦绣”
  去年,利辛县将“轻纺服饰产业”确立为全县的主导产业。而与“一块布”结缘,则要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那时,位于利辛县南部的阚疃镇,因纺织服饰业的繁荣,被誉为“小上海”。“家家忙批发、户户搞缝纫,一片红火。”利辛县轻纺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管明强说道。
  利辛县纺织基础良好,目前丝网纱门、挡风被、家居服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0%、80%、70%以上,然而盈利较为有限。“门槛不高,一学就会,人人都能做。”利辛县轻纺服饰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郭奎表示,“比如纱网类的产品,价格最贵的也就百十块钱,扣除原料、人工和运输成本,所获利润微薄。”
  丝网纱门产业虽处于产业链低端,但经过多年发展,培养出了大量懂纺织、会纺织的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如今县内有近5万名纺织工,还有约50万人外出务工,其中70%的女性在纺织行业就业。”管明强介绍说。
  有企业家,有管理人员,有众多熟练工,利辛纺织业腾飞还缺什么?2023年,利辛县明确了“瞄准高端,打造终端,做强集群”的总体思路,按照“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的路径,全力“招强引优”,推动轻纺服饰产业全链条、集聚式发展,将传统特色产业培育成优势主导产业。
  缺政策,就成立轻纺服饰产业专班,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缺资金,就多次召开轻纺服饰产业链“政银企担”对接活动,仅今年2月的一次对接会,就有8家银行与12家轻纺服饰企业签订意向授信协议,协议金额达7070万元。此外,县里还成立了县经信发展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县工投”),国企与民企携手,解决纺织行业的资金难题。“前期有积累,政策有规划,行业有机遇。”郭奎说道。
  老产业何以焕发新生机?——向“新”而行,科技赋能促蝶变
  织出4000多种颜色的布料,需要多少种染料?答案或许令人意外:三种。“运用物理调色法,调整三原色丝线的比例,就能调出‘五颜六色’。”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毅介绍说,整个工序颇为复杂,简单来讲,就是将色母粒加入液态的无色纤维液体中,通过高压喷出,类似于蛛丝的形成过程。如此得到的三原色纤维,切断后横截面都是同一颜色,整个过程无污染,后期也不会掉色。
  张毅表示,该公司建立了数据库,整理调配出4000余种颜色的“物理配方”,凭借这一“法宝”被工信部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被省工信厅纳入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2023年,企业实现产值2.84亿元、同比增长103%,今年前8个月,实现产值6.47亿元、同比增长568.24%。
  采用涡流纺纱机打造的生产线,生产效率是传统机械纺纱机的30倍以上。去年,张毅将涡流纺纱机引入色纺行业,“每台涡流纺纱机的成本高达550万元,在技改扩大产能的关键时期,县工投带资入股,成立由翰联控股的合资公司,目前已投产24台涡流纺纱机,到年底再引进28台,全年产值将突破10个亿。”
  利辛县以培育智能化涡流纺产业链和新材料产业链等高端制造为突破口,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对接,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公共技术平台。目前,该县已培育轻纺服饰高新技术企业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获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中心14家,培育轻纺服饰省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质企业6家。同时大力培育发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新业态,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设备,推动纺机、编织、裁剪等设备的数字化、自动化转型升级。支持4家龙头企业更换国内先进电脑横编织机,引导进口先进设备占比90%以上。
  “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利辛纺织服装产业不断突破瓶颈,展现出蓬勃生机。”利辛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刘付荣说道。
  小县城何以打造纺织城?——集群发展,打造全链筑品牌
  户外运动品牌伯希和,为何会在皖北这座小县城扎根?“选择在利辛安家,一是得益于这里日益完善的产业链,二是县里发展现代纺织行业的坚定决心,三是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条件。”伯希和利辛公司负责人刘伟告诉记者,今年前8个月企业实现产值15.83亿元,同比增长318.27%。
  孤木不成林。去年12月,伯希和以商招商,将苏州的合作伙伴带到利辛,注册成立安徽京盛和服装有限公司,就近提供配套生产。“我们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伯希和能迅速成长的地方,肯定不会差。”京盛和董事长刘立辉说道,京盛和已规划厂房面积14000平方米,预计全部建成后从业规模可达1000人,年可加工服装300万件以上,年产值可达6亿元。
  河南人陈克勇和爱人原先在上海办服装厂,与翰联色纺业务往来频繁,2014年把公司迁至利辛,成立安徽京威纺织服饰有限公司。经过10年发展,企业产品已覆盖国内30多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远销欧美。
  企业家以商招商,打通产业上下游;政府聚焦配套做规划,构筑产业新高地。“一针一线”描绘出产业发展的新蓝图。今年,利辛县划出278亩连片工业用地,建设轻纺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重点打造户外服饰装备加工产业链示范区、智能涡流纺产业链示范区、高端家纺产业链示范区、纺织新材料产业链示范区四大板块。“县工投以厂房入股,企业以设备和技术入股,共同打造轻纺服饰示范园。”利辛县副县长陈静介绍道,利辛县近期还规划了经开区纺织服装产业园,总占地面积3326亩,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化水平。
  到2028年底,利辛县计划将纱线纤维(纺织新材料)产业链、织布面料产业链、印染产业链、成衣服饰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年产值均实现100亿元以上,力争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到2033年,力争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把利辛县打造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轻纺服饰产业集群(基地)。
  (武长鹏 全媒体记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