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洲区,位于一望无际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首端,秋收季节,笔者走进长江之滨的复兴镇王营村、同兴村,在收割完的稻田里,随处可见秸秆搂草机、打捆机忙碌的场景,搂草机将散落的秸秆搂成行,打捆机紧跟着收草打捆,全程作业一气呵成。
今年复兴、洲头、汇口三个沿江乡镇包括复种共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豆类、薯类等农作物达50万亩,可收集秸秆23万吨,全年秸秆综合利用量将达21万吨左右。
近年来,宿松县积极推广秸秆全程机械化打捆离田技术,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逐步形成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五化”并举,并从源头上排除秸秆焚烧隐患,改善空气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过去每到夏种秋收时节,遍地的秸秆被一烧了之,乡村处处雾锁大地。近年,宿松县充分挖掘秸秆的价值,探索出秸秆多样化利用方式,串起一条低碳环保、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广大农村告别了秸秆简单粗暴的焚烧还田,利用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坐落在临江产业园的宿松科远绿能有限公司是皖西南地区一家大型生物质热电联产企业,拥有一整套秸秆利用现代化设备。公司总经理程爱东介绍,公司每年秸秆利用量达20000吨,不仅帮助当地农民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还给他们带去每亩地120多元的收入。
秸秆被认为“另一半农业”,程爱东说,充分利用秸秆可产生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通过生物质锅炉内燃烧,将水烧成蒸汽,为临江产业园近30家企业实行集中供热。能源化利用获利丰厚,年产值超过2500万元。园区内有24家企业每日蒸汽用量超过150吨,另外还有5家企业每日热水用量超过100吨,都比其他燃料节省百分之三十五以上的成本。
“秸秆综合利用能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可改善现有能源结构。”程爱东说,2吨秸秆燃烧效果相当于1吨煤,与烧煤相比,秸秆生物质燃料清洁环保,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含硫量≤0.06%,含氮量低,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且廉价高效,同等加热条件的成本比天然气和电还低。
秸秆综合利用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宿松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马明章认为,综合利用秸秆可以成为农业产值的重要补充来源。农民出售秸秆,一亩地可增收120至200元,将秸秆制成肥料还田,每亩还可增值600至700元。
在洲头乡梁民养殖场,养殖户梁民饲养了690只羊,他说,1只羊一年需要约1吨秸秆饲料,每年利用秸秆生产的饲料可喂饱全部的羊,节省了养殖成本,秸秆的饲料化利用让梁民这样的养殖户尝到了甜头。
“农作物生产,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在宿松,秸秆综合利用的效果已经显现,成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促进了由过度依赖化肥等无机物质的现代农业向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现代生态农业转变。”马明章说。 (张友中 贺爱辉 司舜)